浅谈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平陆县为例
作者:   来源: 山西民政  2017-08-11

  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观念落后,法制不健全  
  就政府层面来说,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就村级组织层面来说,普遍对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了解不全、理解不透,开展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等问题;就个人层面来说,有些老年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那是五保户去的地方,自己有儿有女不好意思到日间照料中心,有些老年人则认为自己还能做家务,不愿意花那冤枉钱等,子女们怕别人笑话自己不孝顺,不愿把老人送到照料中心。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养老法制的不健全,农民的社会养老的权利存在被侵害的风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至今尚没有一部完整规范的、由人大通过的法律,导致实际工作中体制关系难以理顺,法律责任不明确,政策尺度难把握。
  (二)运行经费压力大
  1、前期投资村委会压力较大。从已经建成投入运行的村来看,建立一个日间照料中心,房屋整修、餐具购置、休息床位、娱乐设施等约需要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较差的村,只能靠政府补助的3万元进行开办,尚缺资金2万余元。由于平陆县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的配备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设施器材陈旧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娱乐和健身需求。
  2、日间照料中心维持费用缺口较大。
  以建立一个供养20人左右的日间照料中心为例:一年对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各项费用需要10万元以上,民政部门补助2万元,就餐老人自己交平均每天4元,一年按300天计算,一个中心仅收取2.4万元,缺口资金达6万元左右,这部分资金要靠村里自筹或者社会支持。平陆县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已在全县形成了较大影响,已经建成运行和正在建立的村,村“两委”班子思想重视,集体经济条件也较好,行动快,受益快,群众满意。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村,群众有要求,老年人有期盼,但因集体经济条件较差,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在一些老年人较多的大村,由于日间照料中心规模较小,接纳力量有限,不得不限制接纳条件和人数。
  3、服务人员报酬没有着落。目前现有日间照料中心仅配备一个管理员和一个炊事员。以2人为例,每人每月工资仅按1000元计算,一年需2.4万元。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了一少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出现了“维持难”和“有钱就转,没钱就散”的局面。受到运行资金限制,所有日间照料中西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和医疗人员。目前,平陆县已经开办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做饭的,多由本村一个妇女承担,饭菜质量不高,还不能满足老人的营养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日间照料中心专业护理人员几乎没有。中心的服务人员、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比较缺乏。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不仅数量少,而且几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的服务人员是仅凭一颗尊老的心和日常经验工作,他们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对老人问题缺少专业化的服务理念。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比较贫困,服务工作又繁琐,劳累,且收入太低的因素,导致专业的服务人员不愿意来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中心内部的服务人员流失严重。同时,医疗人员也严重不足。中心的负责人有时候不愿意接受一些体残有病的老人,担心他们在中心突然生了病,出了事,没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及时抢救,延误病情。导致了许多身体不康健的老人无法到中心享受服务。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养老服务发展需要。许多服务人员只能承担烧水做饭、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难以适应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缺乏一整套系统的日间照料中心资金发放机制和体制。政府缺乏对各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考察和对其投入资金的多少的评估。往往是“谁要的多,谁要的积极,谁就得的多”。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后,不能够及时对所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得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质量、娱乐设施、资金用途等的考核和监督。
  (四)服务项目少,受益范围窄
  大多数日间照料中心仅局限于提供简单生活照料和安全看护,对于多数农村老人急需的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服务对象上局限于生活自理、丧偶的老人。而认知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这部分最需要社区养老服务的老人反而无法使用该服务。
 
  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种养老模式是新形势下农村老人养老服务的新探索和新扩展,要进一步完善措施,确保既要建起来,还要办下去;不但要在数量上突破,还要在质量上提高。
  (一)要树立养老新观念,健全法律体系
  农村养老服务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村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并与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建设等规划统筹协调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日间照料中心的各种举措。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传播媒介推广和普及这种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知识,逐渐转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日间照料中心享受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公民敬老爱老意识,进一步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广泛开展养老志愿服务,进一步营造支持和参与养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尽快建立健全一部完整规范的养老法律,进一步明确部门的养老法律责任,使农村社会养老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
  (二)要拓宽筹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农村社会养老的瓶颈问题。由于目前国家财力所限,农村养老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来开展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广拓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通过依靠有关政策和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强化村集体对日间照料中心的投入。政府应把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在农村,公共财政应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逐年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消除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福利制度,为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等提供保障,尤其是要加强对失能、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要以政府设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自然增长为前提,采取财政拨款、集体负担、社会参与、个人出资、子女承担、各方捐助等多元化多渠道资金筹集方式,切实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三)要丰富服务项目
  要立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老人自愿申请原则,积极创造条件,为有经济支付能力和服务需求的老人或社区居民提供“有偿服务”。加快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方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提供包括日间照料、卫生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方面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四)要健全完善管理体系
  要依托居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管理新模式。尽快制定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办法和分类达标评比标准,对已经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达标检查。在上级补助资金上不搞平均分配,根据检查评比结果,分类下拨资金,充分调动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的积极性。平陆县还倡导企事业单位对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包扶,鼓励企业家捐助;倡导村委会为日间照料中心划定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基地,建立小菜园,实现粮食蔬菜需求自给自足。
  (五)要丰富文化生活
   “老有所乐”对农村老人来说还是个奢望。要把“三下乡”活动延伸到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中去,让农村老人享受更多更好地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协会等组织要根据老人身体、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卫生部门要组织技术精湛的医生和心理辅导专家分批次下乡,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爱,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志、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晚年生活。
  (六)提高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平陆县已经将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县财政拿出专门资金,对岗位进行每岗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工资补助,这样的举措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中心工作;在招聘时,尽量招聘一些本村热心肠的年轻人,以便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日间照料中心须进行定期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从而形成一整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张村镇就对日进照料中心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体检。张村镇的做法已经在平陆得到推广,平陆县已经定期对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心肺复苏、卫生、安全、沟通技巧等内容培训。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是将居家养老与农村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现阶段发展的养老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舒适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对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