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为解决农村空巢和高龄老人就餐、日间照料等基本生活为目的,2013年到2015年,清徐共建成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5个,惠及3000余名老年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四室一厅建设,配备床、床上用品、以及电视、电脑、沙发、电视柜、象棋、麻将等日常生活、娱乐用品、康复健身用品。
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及运营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是一项有效的养老服务模式的尝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之中,民政局主要领导坚持每周深入农村督促、调研、指导工作,就新建、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建设现场逐一进行实地勘察确定,高起点、高标准抓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
(二)精心施工建设,配套设施到位。在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改建工程中,各村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和人性化建设的理念,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方便、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柳杜乡成子村共设置床10 张,占地1000平方米,该村的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老年餐厅、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均基本到位。特别是在住宿和餐厅建设中,把干净、整洁、卫生作为首要目标,配备了较好的床铺和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明晰产权责任,规范运行。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通过修缮、维修、改造等方式建设,建成后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产权归各村所有。日常运行管理由所在村委会负责,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优化服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规范内部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建设方面,根据目前建筑成本,如果新建,10万元仅够场地建设,设备等全没着落;而用于购置设备,又无力进行场地建设,因而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限、文体娱乐器械设施较为单一。运营方面,由于物价高,而老年人收入有限,支付标准不高,收取的费用不能维持开支;老年日间中心还要承担工作人员经费、水电费、取暖费等其他费用。
(二)缺乏专业管理和护理人员。基本没有社会服务组织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没有专业服务人员,目前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村两委干部兼任,大部分服务人员是一些仅凭一颗尊老爱老的心和经验而工作的人,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管理和护理水平不高。
(三)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老龄化趋势带来的严重影响,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宣传和运行的积极性不高,农村老人对日间照料服务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理解不到位。
(四)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由于没有建立完善健全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与此同时,志愿者的专业知识不足,有的志愿者没有接受一定专业的训练,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要求。
四、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拓展资金来源。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发展要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建议省市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对日间照料中心实行营运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争取企业投资、接受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等;同时为了使其自身得以更健康的发展,可以适当鼓励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进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所得利润用作老年人补贴。
(二)加强宣传。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必须树立和倡导积极的养老服务理念,积极运用传媒工具推广和普及日间照料中心的现实价值和相关知识,转变老年人的观念,帮助人们解决在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老人们切实感受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优越性。
(三)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和建设一些普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娱乐器材,并建立起有保护措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可以设置专业人员以提供应急服务。
(四)提高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团队提供各项为老服务项目,逐步探索专业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五)引导志愿者参与养老事业。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相关职能部门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业余时间到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为老年人服务,并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形成志愿者与老年人重点服务对象间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