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当你真的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能不能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样写意和温情?
也许,我们真的不能那么乐观。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去年中国人口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6.7%,高达2.3亿人。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异乎寻常,十分迅速。到2049年时,老年人口比重将高达33.9%,届时将超过美国的26.6%、英国的29.6%、法国的30.5%、加拿大的31.0%。伴随着老龄化而来的,将是不断下降的潜在增速、广泛的银发贫困、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和医保缺口……
8月11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保险大讲堂"请来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险专家郑秉文教授,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
养老保障体系有多不均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趋严重,中国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其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挤占了其它两个支柱的空间。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经过十三年的发展,虽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只有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相较于前两个支柱,还处在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这也是国务院制定59号文的主要原因。
积累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能保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诸如旅游、养生等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这些,基本养老保险是无法保证的。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普及率还很低,多数人目前还享受不到这个福利。
商业养老险规模有多不足?
商业养老保险最近几年虽然有一些发展,从总量来看规模还是不大。2016年,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包括各类在被保险人年满55岁后向其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有效保单件数6140万件,有效承保人次6532万。
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它还不完全是这次国务院文件中讲的"养老保险年金"。就是大口径的有一定养老保险功能的8600亿,占到25%。有效承保人次6532万,并且这个人次包括一个人买了几份保单的情况。中国有13亿7千万人口,大概只占到5%不到。在全部具有养老功能人身保险中,退休后分期领取的养老年金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5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4%,积累保险责任准备金2600亿元;有效保单件数只有1348万件,有效承保人次只有1707万,这个占比就更少了。
市场前景有多广阔?
郑教授认为,党中央、国务院自十八届三种全会以来,特别是最近一年来,已经连续出台多个针对养老及养老服务产业的文件,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从中可以看出老龄化形势的严峻,以及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巨大压力。虽然,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规模还很小,但是在国家强力的政策支持下,也恰恰预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个空间有多大呢?郑教授给了一个对比数据,商业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中国只有2.6%,而美国是42.5%。接近40%的差距,而2016年中国GDP总量达到74.4万亿元,即便保持不变,也有将近30万亿的市场空间。
但要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真正的把钱从银行存款、从股票基金中转到养老保险账户,其实还面临着重重困难。郑教授认为,除了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投资项目倾斜等外,在普及商业养老保险理念,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方面,保险行业拥有的800万保险代理人将大有可为。而这也是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不具备的优势。
市场广阔、大势所趋,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天多卖出一份保单,就为明天弥补了一分养老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