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也能交养老保险?没错!
昨天,浙商财险在拱墅区大浒东苑小区签订了全国首份“电梯养老保险”保单,大浒东苑C区9幢1单元的电梯成为首台参保电梯,这也是拱墅区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电梯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电梯“老了”,保险公司帮它“做手术”
大浒东苑B、C区业委会主任叶士梅告诉记者,这台电梯自2007年投入使用,已经运转了10年,故障频出,特别是前段时间高温天,电接连出毛病,“去年已经大修过一次了,但没能根本解决问题。”为此,征得全体业主同意后,业委会为这台电梯投了保。据统计,去年杭州市96333平台共接到老旧电梯故障报警3940起,占所有电梯故障报警数的45%。电梯故障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电梯越来越老,故障越来越多,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老旧电梯故障频发,亟需大修改造,另一方面物业维修基金存在支取程序复杂、余额短缺不足等问题。电梯参保之后,这一局面将得到改善——电梯的保养、故障、损坏、维修的费用保险公司全包,电梯在运行十几年后,需要大修改造或者整体更换时,保险公司也会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在这份“电梯设备综合保险保险单”上,记者看到“保险金额/赔偿限额”为150000元,保险费为9420元/年,需要连续投保15年。经过体检发现,9幢1单元这部电梯确实“病入膏肓”,内部的诸多主要部件都没有维修的必要了,在征得业主的同意下,保险公司将对这部电梯进行一次“大手术”,将控制系统、门系统、曳引系统、轿厢系统内的主要部件进行更新。
第三方技术监管维保有了“管家婆”
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国成透露,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经在酝酿这份电梯保险产品了,“我们提出了这个设想,和保险公司共同设计。”据了解,保险公司会根据每部电梯的梯龄、载重量、层数、品牌、使用场所等情况进行评估,计算出参保的费用。电梯养老保险打破了传统的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利用市场机制来约束和规范电梯各方责任主体,从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建立健全电梯社会综合治理体制。这个崭新的产品的推出,或将成为全国电梯行业的一次革新。对于已经参保的电梯,日常由谁来监管?李国成介绍,杭钢集团已与浙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容安特种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作为第三方机构监督并评估维保企业的工作质量,对电梯发生的一般维修进行定损,以及出具老旧状态下电梯的改造维修方案。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可以及时发现电梯潜在的问题隐患,详细了解维保单位是否进行了保养,能够防止以修代保、小病大修和维保走过场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