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社会老龄化倒逼养老产业发展
作者:   来源: 金华新闻网  2017-09-12

  8月17日,金华开发区寺后皇社区两位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养老中心办理手续试住。8月31日,寺后皇社区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该中心由寺后皇社区及金色年华公司成立,是市区首家“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嵌入式社区微型养老服务机构。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累计建成养老机构165家,养老机构床位3.37万张;市区共建有养老机构28家,总床位7568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744家。与之相比,全市户籍人口470万人,老年人98.3万人,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0.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5%。其中市区老年人达到20万人,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0.1%。面对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当前已经建成的这些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床位,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养老模式面临变革
 
  影响未来养老市场形态和格局的,不仅是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还有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消费心态的变化。从2020年到2030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都将是60后,和此前的老年人相比,其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都有很大变化。他们的理念是能挣、会花,不但消费能力强,也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新老年人”时代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比例大幅增加。据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披露,2020年,中国的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人,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1.18亿人。在过去的经验中,中国人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普遍认为,这是由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导致的。事实上,家庭结构和经济条件对养老方式的影响更大,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以前,中国家庭中大都会有三四个孩子,并且一般家庭没有富裕到可以住高规格养老院,这是居家养老模式的前提。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居家养老占到了96%,社区大概占了1%,机构养老占了3%。在“新老年人”时代,4-2-1的家庭结构,导致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家陪伴和照顾老年人。特别是对于空巢和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就变得不切实际,甚至会有潜在风险。在老年人能够自理时尚好,当老年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时,就必须到养老机构度过晚年,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比例激增。机构养老将替代居家养老,成为中国未来养老的主要方式。为此,金华全面启动实施市区“东西南北中”的养老设施规划,力争建成市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的养老设施空间格局,到2020年,市区将规划共建成养老机构42家,其中现状保留13家,扩建9家,规划新增20家。占地面积约为62.36公顷,按照标准建设床位13139张,实现5%的养老床位目标。
 
  养老市场的细分
 
  据市区一家养老院负责人介绍,养老产业前景广阔,但因其投入大、回报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点,造成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我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养老机构设立许可门槛高,流程复杂;二是取得养老服务用地指标难。我市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热情较高,但因为没有专项用地指标,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很难。因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知识结构、生活情趣、行动能力等都不尽相同,其对于养老方式的需求也必然不同。没有任何一种养老模式可以包打天下,只有针对不同时期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做好市场定位与开发,才能够既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又保证养老机构取得合理的经营效益。
  “之所以称为‘家门口的养老机构’,除地理优势外,还在于机构不仅能对老人进行日间托管,更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全天候开放活动场所。”寺后皇社区金色年华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娟芬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将与相关医院协调,为中心老人开通便捷医疗、配药绿色通道,每月一次开展医疗服务,为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普及医疗知识、进行用药指导等,解决老人未病防治的问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