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区位于沈阳浑河南岸,距市中心15公里,辖5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9万人。全区现有农村五保对象900户940人,其中集中供养275户280人,分散供养625户660人。苏家屯区原有农村敬老院14所,基本上是一乡(镇)一院,在建设规模、配套设施、安居环境上,都已不适应当前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需求。2007年,根据省、市民政部门关于农村敬老院建设的文件精神,按照“高起点合理规划、高质量施工建设、高标准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结合全区五保老人实际和敬老院的分布情况,本着保证五保养员入住率和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原则,区政府对全区的农村敬老院实施了较为科学的整合规划,出台了《苏家屯区敬老院整合实施方案》,将原有14所乡镇敬老院整合为5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007—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投资2400余万元,先后新建了沙河中心敬老院、永乐中心敬老院、苏家屯区中心敬老院、陈相中心敬老院,改造了红菱中心敬老院。目前,全区中心敬老院总建筑面积为18800平方米,床位710张,可满足未来5-8年的集中供养需求。现集中供养15个乡、街道的五保养员280人,占全部农村五保户的30%。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优化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敬老院整合工作,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中心敬老院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整合工作。同时积极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2008年4月,经苏家屯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苏家屯区老龄事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老服中心”),编制5人,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地点设在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全区农村中心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老服中心的成立从体制上规定了敬老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方向,从而为全区敬老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由该中心派出的工作人员分别担任整合后的各中心敬老院院长,行使领导职能,承担敬老院的全面管理工作。老服中心和各敬老院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水电煤气等费用全部由区财政负担。
二、健全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服务行为 一是建立“四位一体”管理服务机制。成立区委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任主任,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苏家屯区农村中心敬老院养员‘四位一体’管理服务机制工作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领导下,民政局、乡(街道)、中心敬老院、养员监护人(代理人)责任明确,以协商解决、依法解决为原则,共同参与养员管理、共同为养员提供服务、共同协商处理有关事务。
二是突出院务管理。一是完善了工作制度。规范了值班记录、院长查房记录、医疗记录等7种工作记录,统一了工作程序及养员日用品发放、生活补助、劳动补助、丧葬费等标准,使全区各中心敬老院管理使用一个制度,服务采用一个规范,考核通用一个标准。二是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局核算中心对各中心敬老院的经费收支进行了规范。规定各中心敬老院实行报账制,每月为其预留5000元经费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大宗物品由老服中心统一采购,各类物品仓库实行日清月结。三是定期进行考核评比。老服中心每季度结合日常检查和敬老院互检的实际情况,对各中心敬老院进行一次评比,年终进行总评并划分档次;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的方式,每年对各敬老院院长进行一次考核评比,优秀者给予一定奖励。敬老院每月对服务员、养员进行一次评比,被评为优秀的服务员当月工资上浮10%,不称职的下浮10%,连续2个月评比不称职,予以辞退处理;对养员以奖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同时还采取其它措施奖勤罚懒。如将清扫工具、洗涤用品和米面油等,每月按一定量分别包干给服务员和厨师,按月结算,视结余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三是实行民主公开。局社会科和老服中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院长集体办公会,听取上月工作情况汇报和管理服务建议。各敬老院成立了养员占多数的院务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敬老院重大事项,参与考核和民主评议,对敬老院日常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经费收支等重大事项在向院委会汇报后,按月在公示板上张贴,接受全体养员的监督。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局社会科和老服中心每月对各敬老院进行一次检查,听取一个院的院务会,每季度组织一次互检,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五是加强安全防范。区民政局成立了局领导任组长、社会科和老服中心为成员的农村中心敬老院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编制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患精神类疾病的养员,一方面积极协调家属同意,送专科医院治疗;另一方面对病情较轻,家属不愿送医院的,按重、中、轻程度划分,分别由院领导、服务员和养员负责帮教。
三、树立新理念,为管理服务注入时代特色 为在传统养老观念中注入时代特色,满足多种形式的个性化需求,区民政局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是注重养员心理健康。要求服务员经常握一握养员的手,送上一个微笑,传递一份爱心,让养员体会到温暖。各中心敬老院均设立了心理抚慰室,选出一名文化素质高,善于做养员思想工作的服务员担任心理咨询员,由区中心敬老院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导开展咨询工作,在完善养员健康档案的同时建立了心理档案。各敬老院每个月为过生日的养员举办一次集体生日宴,老人手捧生日蛋糕,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是丰富养员精神生活。区民政局为每所敬老院订阅了报刊杂志,每天组织养员读报。区科协在区中心敬老院和陈相敬老院开办了“科普大学”,选派专家和优秀教师,开设养生、保健、法律、文明礼仪、感恩教育等课程。区民政局还和沈阳体育学院结成了共建关系,该学院志愿者为养员们创编了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操。通过这些特色活动,促进了养员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养员的思想稳定,院风更加和谐。
三是探索开展特殊护理。敬老院中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病人和精神类疾病患者是养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和相对健康的其他养员生活在一起,会有很多的不方便,有的甚至成为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在确定敬老院整合规划时,区民政局提出了将原红菱敬老院改造为中心特护敬老院的设想,得到了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
四是增强院办经济实力。区民政局在创建良好环境,规范人性化服务的同时,着力发展各敬老院的农副业生产,开辟以院养院、以副补院的新路,敬老院发展更具活力。整合后,全区中心敬老院共有耕地50亩,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及各种应季蔬菜,基本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各中心敬老院大力发展养殖业,年出栏生猪60头以上,养鸡300余只,基本上保证在每个节日杀一头猪。同时,还将闲置房屋和场地出租,增加创收。2009年,沙河、永乐和陈相三所中心敬老院合计创收超过8万元。今年,区民政局还计划兴建蔬菜大棚和增加养殖种类,年创收力争达到10万元。
几年来,苏家屯区在敬老院整合的实践中,边抓建设边抓管理,认真研究中心敬老院管理服务的特点,力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为今后敬老院的长远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敬老院管理任重道远,必须长抓不懈。区民政局将努力立足创造性、探索科学性、把握规律性,确保敬老院管理服务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养员生活得有尊严,更有幸福感,把各中心敬老院建成敬老、爱老的文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