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总人口62.6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19.38%。面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市抢抓社会管理创新机遇,以“六个老有”为目标,以创新机制、健全网络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构造“大养老”服务格局,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近日,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栖霞市构建“大养老”服务格局,扎实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做法进行调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三个平台”,夯实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根基
近几年来,该市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建设步伐,从搭建“三个平台”入手,为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建设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一)优化硬件服务平台。 该市先后投资6000万元新建了新郑市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光荣院;先后投资216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了15处乡镇敬老院, 成立社会办养老机构4家,共有养老床位 1050张。形成了以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光荣院为核心,乡镇敬老院为辐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村级幸福院为依托,社会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建设新格局。
(二)完善软件服务平台。近年来,该市推行了“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2011年为39人次百岁以上老人,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发放津贴9.36万元。同时,该市以把敬老院建成“尊老敬老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开展了敬老院五好创建活动。每季度对全市敬老院进行检查,年底对先进敬老院进行奖补,至2011年底,该市先后有10处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5处敬老院评为省二级敬老院。
(三)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该市投入100多万元,先后筹建了4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整合了卫生医疗、法律援助、家政服务等社会养老资源,为全市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日常照顾、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等方面,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的 居家养老服务型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服务型养老院。
二、构筑“三级网络”,理顺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架构
为强化对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该市积极强化机构建设,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有效理顺了城乡养老服务管理架构。
一是市级网络。明确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对全市城乡养养老服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负责落实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二是乡(镇、街道)级网络。各乡镇、办事处民政所负责对辖区内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具体落实敬老院“一院两制”和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村级幸福院试点的建设工作。
三是村(社区)级网络。采取以点带面,试点先行的方法,在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设立为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幸福院试点,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具体养老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新模式,逐步向社会化养老服务延伸。
三、建立“三项机制”,实现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目标
围绕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我们从政策扶持、资金保障、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三项机制,为城乡养老服务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法规,该市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栖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栖霞市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资金激励、服务监管等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健全规章制度,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扶持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等措施,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争取上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资金500多万元,栖霞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 59万元。制定了《栖霞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实施办法》,每年为社会办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同时,为入住乡镇敬老院及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发放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乡镇空巢发放老人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补贴。
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为全市社会福利机构85名养老服务护理员进行资质培训,通过考核后颁发养老护理员初、中、高级资格证书,实现了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8%的目标。同时,通过与团市委等部门结合,以各养老机构为平台,为开展志愿服务创造必要条件,在全市营造志愿服务氛围,打造一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