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日渐难以负荷,上海鼓励家庭养老,可是如何在正常的家居中加入养老的功能性呢?5月5日,在“2012民生访谈”上,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透露,目前民政部门正和建委一起,探索建设一种新的适老性配置比较高的小区,也呼吁房产商能多建适老性配置比较高的房子。
马伊里表示,如今一般房产当中,适老性(即适合老年人居住需要)的配置是比较低的,“无障碍通道、电梯也没有,所以可能要对居住着特别困难老人的现有住宅做一些适老性的改造”。
同时,马伊里透露,也将探索建设一种新的适老性配置比较高的小区,小区里建设适老性的道路,“现在车特别多,一个老人在前面走着,后面一个大的喇叭一按,他要吓一跳,适老性道路就要和机动车、非机动车辆分开”。而楼道、房间内的设置也需“巧设心思”,“比如一般的窗台都是不能伸脚的,也比较高,但是对于坐轮椅的老人,需要有可伸脚的窗台,窗台上可以看到外面风景”。另外,厨房需要设置成可以升降移动的等等。同时,小区还需要加强护理、医生、餐饮的配置,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马伊里表示,适老性改造并非“纸上谈兵”,去年已在杨浦区做过相关的试点,志愿者参与其中,帮助老人刷墙、搬家等等,“这个适老性改造,除了实际的功能做了改变,也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使老人和邻居们关系更热络,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关系”。
(来源:新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