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发展,新农保撑起农民养老的保护伞”、“年轻入农保,夕阳无限好”……立夏之时,遂宁市安居区村头街尾,通俗形象、朗朗上口的新农保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担担文艺表演队、乡镇老年协会等带来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表演,很好地向老百姓诠释着新农保的概念,一个个乡镇新农保服务窗口更是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前来的村民。
作为全省重点保障九件大事之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正按照“保发放、促规范、快推进”的要求稳步前进。自2009年全面推行新农保试点工作到现在,遂宁市安居区参保人数已达26.4万人,其中参保缴费16.51万人,享受待遇9.89万人,发放养老金1.76亿元,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成为四川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排头兵,更是四川省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亮点中的一个缩影。
“我是2010年开始参保的,缴的800元/年。虽然还没到养老的年龄,但是国家政策好,现在参保,等到老的时候好享福哦!”5月4日,安居区玉丰镇陈坝村4组村民朱小玲高兴地说。
2009年11月,遂宁市安居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县),并从当年12月正式开始办理新农保参保业务。现如今,全区正致力于完善区、乡、村三级服务平台,设立21个乡镇新农保服务窗口,按乡镇规模落实专职工作人员3至5名,指导各村委会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同时,还在全区497个行政村和27个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协调站,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524名,为参保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委托代办服务。
“今年我和老伴两个人的养老金加起来,能领到一千多元呢!”安居区拦江镇成玉桥村村民刘国象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刘国象的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老伴和孙子,按照新农保政策,老俩口现在每个月都能分别领到55元钱的养老金。
不仅如此,安居区东禅镇徐家沟村5组48岁的村民伍启勇还告诉记者,“我和我爱人现在每年缴1000元,到了养老年龄每年至少可以领2000多元。”
2009年12月,新农保正式施行之初,安居区在国家每年100元至500元5个缴费档次的政策上,增加了每年600元至800元三个档次,现在又增加了每年900元、1000元两个档次,养老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凡是本地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民都可参保。
在参保过程中,安居区以“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为目的,实行“参保不出村,缴费不出镇,钱在银行流,业务网上走”的高效便捷经办模式,将新农保地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年初预拨,年终结算,足额匹配地方补贴资金792.98万元,单独安排新农保试点工作资金377万元。
与此同时,安居区还投资约40万元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室,做到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记录。为方便参保群众及时查询个人相关信息,区级经办机构根据需求研发了新农保信息查询系统、配置了查询触屏机,参保人员可凭身份证号码自主查询个人缴费、个人账户资金、养老待遇等情况,各个经办窗口也可由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系统远程免费为参保群众查询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新农保经办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科学化水平,让每一个参保群众心中都有一笔“明白账”。
“以前拿个本本儿到镇政府找人查信息,要翻很久才能查到,现在只要把身份证给他们,在电脑上一打,姓名、地址,哪年参保的,交了好多钱,该享受啥子样的待遇,电脑上都有。如果还不清楚,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帮忙操作查询触屏机,啥子都能看全,硬是又方便又安逸!”安居区玉丰镇胡琴村3组村民罗辅国说。
如今,软件化、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农保经办流程,不仅在安居区落地扎根,更在整个遂宁市全面铺展开来。全市在8个乡镇各投资50万元建成了300平方米的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建立了覆盖各试点区(县)及其各乡镇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从去年5月起,射洪县、蓬溪县也启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财务一体化应用软件,所有业务和财务都能即时集中到四川省数据中心。
“2009年底,全市仅安居区启动了新农保,参保人数为2.53万人,享受待遇人数0.86万人。到了2011年底,全市新农保覆盖人数达61.45万人,其中,参保缴费人数达36.1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达25.28万人,累计征收养老保险基金达6305.5万元。”遂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成斌介绍到。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中国的农村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根据指导意见,在试点地区,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只要子女参保,就可享受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的待遇。
紧接着,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9年,全省即有141.78万人参加新农保,领取待遇人数24.46万人,试点县达到21个。到了2010年6月底,参保人数达到543.2万人,缴费人数370.6万人,待遇领取人数172.6万人,参保率达到77%。
随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了一系列更具体、更细化的新农保政策,将新农保缴费档次由原来的5个档次(100至500元)调整为10个档次 (100至1000元),将政府最高缴费补贴标准由45元提高到70元,使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缴费档次、政府补贴标准上保持了一致。
巨变,一点一滴在巴蜀大地上形成。2011年,全省藏区和彝区实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两项制度全覆盖;36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有32个纳入试点县,占88.9%,老少边穷地区总体达到85%以上。全省新增新农保试点县60个,新农保试点县总数达到127个,约占全省181个县(市、区)总数的70%。截止2011年12月底,全省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439.3万人,缴费人数达到960.6万人。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四川省将不断巩固基层,创新机制,保障落实,向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来源:四川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