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女士在南京“真美好好瑞园老年公寓”干了3年护工,因肯吃苦爱老人而深受老人的喜爱。可最近她却辞职了,院长、老人及家属再三挽留,“考虑到院里护工较少,我已全力应对了,实在没有能力坚持下去”。侯女士为难地对院长说,给她再多的工钱,恐怕自己也不能坚持下去了。就此,该院李院长再次陷入“护工荒”的窘境中。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该养老公寓及南京市民政部门。针对眼下各地各机构普遍存在的“护工荒”现象,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对护工的专项补贴政策。
侯女士是句容人,3年前由熟人介绍,来到南京真美好民营连锁养老院好瑞园做护工。她最初拿到手的薪水是1500元,需要24小时照顾5位失能老人,她从不叫苦。2010年工资涨到2000元,2011年为2500元,今年初又升到3000元出头,“五险”和伙食费均由院里承担。按理,这个标准与一般大学生岗位已相差不大,侯女士该比较满意了。
可本月初,她向李院长提出辞职。“在老家也能找个一千八九百元的工作,能兼顾到家庭。”侯女士说,24小时值班、较差的工作环境、超强的体力付出,“我已全力应对了,实在没有能力坚持下去。”
尽管她照顾的5位老人及家属表示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护理费,李院长也再三挽留,侯女士几天后还是收拾停当离开了。
“我们立即在媒体刊登了招聘启事,可一周来只有一个人打听,连个人影都没来。”李思美院长告诉记者,最近两三年,她最怕护工跳槽或辞职。
她介绍,侯女士照顾的5个老人,每人每月缴护理费700元,院里几乎都交给了侯女士;而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的老人,多半是企业退休人员,本身工资偏低,再想提价就不太现实。
李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7个公寓入住279位老人,其中能自理的41人,剩下的是全护理和半护理的,每位老人月均全部费用不足1700元,机构不得不通过政府既有的床位和运营补贴来平摊成本。“微薄的收益、加上机构承担的风险,说实在的,不仅护工因太苦太累不愿留下来,民间资金进入养老领域也会变得越发慎重。”
记者从养老机构了解到,李院长遇到的“用工荒”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在南京市各类253家养老机构中,目前31606张床位中有1.7万老人,而其中一半以上需要护理,可全市各机构内的护工总数不足2000人。每位护工需要至少护理5位老人。
民政部门透露,即便护工再增加一倍,全市护工岗位缺口仍达数千人!现实“倒逼”政府部门对护工岗位进行补贴。“对于民间资金进入养老行业,市区两级政府近年出台了床位建设费用补贴等政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目前已制定对护工的岗位补贴,甚至细化到对他们坚守岗位的阶梯式补贴:干一年的每月补贴多少;干两年或更长的补贴多少……同时,针对护工的专项技能培训也已纳入政府有关部门的“蓝皮书计划”。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