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乌鲁木齐南湖北路的72岁的赵老太一直在考虑是否住养老院,让她犹豫不决的是去养老院看病不方便。当她打听了一圈后发现,如今首府的40个养老机构都已实现医养结合模式,其中7个老年公寓内设医疗机构,实现了入住老人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医,解决了养老院没法看病、医院没法养老的困局。
9月27日,新疆晨报记者从乌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乌市相继出台文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鼓励非营利性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内设医务室等医疗机构,有条件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直接为入院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40个养老机构均与大、中型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签署了医疗协议,让入住老人患病能够得到及时就医。其中,乌市喜来乐老年公寓、新疆仁和老年公寓、乌市养老福利院、乌市中开老年公寓、乌市福寿养老护理中心、乌市祥云老年公寓、乌市米东区爱心老年公寓共7个老年公寓内设医疗机构,实现了入住老人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医。
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首府基本形成了以下三种医养结合模式:一是“医养一体”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既有配建或引入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机构。
目前,全市共有“医养一体”机构3个,养护床位1165张,平均入住率80%以上,不仅为入院老人提供康复治疗、生活护理等养老服务,还提供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服务。
二是“医养协作”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综合性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
目前,全市40个养老机构均与大、中型综合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签署了医疗协议,实现了入住老人患病能够得到及时就医。
三是“支撑辐射”模式,即:借助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平台,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社区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义务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服务。
“自从实现医养结合以后,这给我们老年公寓解决了大问题。”米东区爱心老年公寓负责人张文华说。他说,自己开办老年公寓多年,大多数入住的都是失能老人,随时需要医护人员。
张文华说,以前医疗不便也影响养老机构的经营,很多老人考虑到看病不方便,宁可孤独在家里也不来。自从加入“医养协作联盟”后,老年病医院成立了专门针对联盟养老机构医疗专家队伍,医生每周过来给老人义诊,医院还给每个老人建档,老人的病能得到连续系统治疗。
在中开老年公寓主任李晓惠看来,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融合养老模式,将医疗技术和养老服务深度对接,满足了老年人群“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需求。
截止到2016年底,乌鲁木齐市60岁以上常住户籍老年人口达37.93万,占常住户籍人口总数的17.32%。加上南北疆各地老年人到乌市居住养老,老年人口已超过40万人。伴随着首府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年增高,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