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沈阳市和平区户籍人口约64.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6万,占全区人口总数22.7%,即每五名人口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养老方针政策,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
一、规划先行,政府主导
在养老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的理念,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和平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和任务。2010年区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全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围绕这一目标,和平区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共有已建和在建的区域化居家养老中心3个,社区示范型日间照料站64个,公办养老机构1个,即将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大型养老机构1个,民办中小型养老机构7个,包括专职养老服务人员、社区公益型岗位、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机关及中小学为老服务联盟志愿者成员在内的养老服务队伍2.3万人。
区内各有关职能部门也将养老工作纳入各自工作体系中。区发改局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区服务业局将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和扶持壮大养老企业的具体政策措施。
2015年,在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中明确提出,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社区,社区养老设施建筑面积为每200名老人40平方米,全区每万名老人配备1所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每街道建成1个老年宜居社区,努力形成服务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居家养老普及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加大投入,强化扶持
2010年以来,和平区陆续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和平区居家养老服务细则》、《关于加快构建和平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和平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了政府扶持投入力度,明确了扶持事项。
一是大力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区域化居家养老中心和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含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基地,在保障困难、独居、高龄老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扶持、培育社区为老服务资源,采取政府托底、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菜单式、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项目。统一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建设规范,明确区域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设施要求,为居家老人提供更为规范的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加大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为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服务便利。在优化民营机构发展环境上,以细致、周到、全面的服务,树立良好服务型政府形象。区民政局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建设养老机构的相关行业规范和审批流程,制作并公示详实的审批流程示意图,简化审批流程,将审批受理时间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缩减至4个工作日,并在筹办和申请审批阶段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在养老机构遇到问题或产生疑惑时,站在申请人的立场,尽量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主动帮助其协调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努力为养老机构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此外,按照沈阳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经审批合格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4000元的床位补贴或相应金额物资补助,其水、电、煤气、采暖等费用按照民用收取。区民政局每年在重阳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还会给民办养老机构大量的物质支持。积极与区卫计局共同推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加强机构医务室建设,为养老对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三是扩大养老服务政策红利相继落实。2012年区政府投入112万元为全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免费办理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7600余户低保户老人受益。2013年,区政府投入56万元,为全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次性免费体检卡。2015年,和平区又提出为70岁以上困难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生活补贴100元,涉及财政资金80余万元。在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提高9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待遇,10年来共计发放1600多万元。四是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建立并逐步完善区级和社区两级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扎实做好独居老人主动关爱和紧急救助工作。为全区1480位70岁以上低度失能老人安装了移动爱心呼叫器(老年人手机),将把服务载体由固定变成移动,完善了失智老人防走失定位系统。
三、统筹兼顾,多轮驱动
随着和平区城区外延的不断拓展,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也纳入统盘考虑,实施区域统筹、多轮驱动。
一是力促公办养老机构的改善提升。和平区养老院是全区公办养老机构的代表,于2000年5月兴建,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拥有床位120张。经过十余年运营,养老院内部设施老化,于2014年进行装修升级改造,目前已经装修完毕,等待消防验收合格即可投入使用。位于长白岛的和平区老年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目前整体工程已经完成,正在与上海复星集团进行洽谈,并签订了公办民营的框架协议。这些综合性福利机构的建立都同时兼具养老指导和服务功能,可作为区域养老服务的龙头。
二是加强民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和管理。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正以年均20%的增长幅度逐年增加,成为和平区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基调,吸引社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支持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福利机构,建立服务队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并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通过民办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等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制度,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度化建设。
三是不断推进以日间照料为依托的社区养老。积极引导各社区利用社区用房资源开展各项养老服务,有效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弥补了公办机构养老的不足。2008年以来,和平区陆续投资新建、改造了示范性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可供老人白天在本社区休息、聊天、娱乐、健身、照料等服务。目前全区已经建完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的日间照料站共64个,每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到19000平方米,成为全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重要补充。从今年起将逐步对日间照料站功能设置进行调整,将休息室中的床位调整成可躺可坐的休闲沙发,使用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进一步探索完善养老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扩大、提升和规范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陆续出台了《和平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和平区居家养老工作方案》、《和平区民办养老机构星级评比工作实施方案》等实施性文件,使为老服务的各种职责、规章逐步完善。在加强基层为老服务的机制建设方面,各街道办事处均安排一名主管领导并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本区域养老服务的指导、推进、监管工作,并在全区92个城市社区成立了社区为老中心,同时要求建筑面积1200平米以上的社区,必须建立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区域性居家为老服务中心,目的是使专业化、社会化的养老、助老服务工作辐射和延展到整个区域。此外,还将为老服务工作项目纳入街道绩效管理体系,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等项工作逐一得到落实。
四、创新发展,典型引路
和平区立足当前养老服务需求的实际,坚持创特色促发展、树立典型共同提高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区域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立了和平区八经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取得了累累硕果,形成了区域化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及服务的“三个一”工作经验。
一是找到了一条基本路径。按照“公助民营、依托社区、社会参与、保障基本”的思路,以社区养老带动居家养老,是和平区普及社区及居家养老事业的有效路径。在社区层面建立为老服务队伍,使各类具有为老年人服务功能的设施都要向老年人开放。着力保障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孤寡、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实施免费或低偿服务,解决困难老年人的所需所盼。与大都市家政公司合作,为其免费提供8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作为区域化养老中心的服务场地,通过制定补贴政策,逐步使其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生活家政、家庭营养配餐、果蔬产品配送、健康养生监测、老年商品展示、心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咨询等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服务,切实满足地区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成立了“大都市老年互助会”,倡导邻里相助、结对帮扶,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
二是创新形成了一套服务模式。即逐步建立并形成“二一二”的服务格局(两个中心、一个平台、两个工作站),即为老服务派送中心,老年人健康器具辅具体验中心,地区老年人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社会组织工作站和社会志愿者工作站。中心运营4个月以来,受益人群达到近2万余人次,服务质量受到地区广大老年群众的赞许。
三是制定了一个区域化养老中心全面铺开的扶持政策。为进一步推进和平区区域化养老中心建设的推广与普及,鼓励和引导具备资质的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结合八经地区区域化养老中心的建设经验,推出了专门针对全区区域化养老中心运营的补贴办法。办法中明确了补贴对象、补助标准,以及申报批准程序和补助方式,同时明确提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列专项资金承担。
此外,在民政、街道设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日常管理,做好对享受对象的动态管理、资金结算等工作。目前,南部的朝花夕拾养老中心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文安路养老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展望未来,各具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必将呈现出一街一品,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