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以青岛市四方区阶梯式养老模式为例
作者:   来源: 辽宁民政  2017-10-10


  我国己进入老龄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34亿,占总人口的10%,到21世纪中叶,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约占总人口的26.53%。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形势下,老龄化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带来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养老福利服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实现“老有所养”。我们必须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满足我国老年人多样性需求的养老模式。
  青岛市四方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结合区内老龄人口养老的不同需求,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特色养老为补充的“阶梯式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养老机构达到29家,床位2701张,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41.5张,提前完成了青岛市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每千名老人32张床位的目标要求,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健康、快乐、温馨、祥和的养老环境,四方区也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解读青岛市四方区的实践,可为其他地区正确选择养老需求与养老模式组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老龄人口需求层次的理论分析
  

  老龄人口是人口总体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社会人口的一般属性。人的活动源于需求,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使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需要:一类是生理需要或低级需要;另一类是心理需要或高级需要。这些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需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老龄人口的需求也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层次以后,老龄人口的需求也将从客观物质转向主观精神,这是必然的趋势。
  老龄人口的动态需求过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对生活资料的需求是最基本物质层次的需要。老年人对于生活资料需求的数量、质量、种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我国现阶段老年人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途径包括劳动所得,离退休金收入,配偶、子女供养,社会救助等方式,这些都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二,对日常生活照料护理的需要是最直接的常规层次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服务自理能力减弱、认知能力的退化等多种原因,产生更为强烈的生活照料、护理需要。其三,对安全的需要是最有效的保障层次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将大大增加,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成为老年人重要的安全需要;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设施的设计,也具有安全性的特征,无障碍、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对老年人安全十分有益。其四,对家庭、邻居与朋友爱的需要是最好的精神安慰层次需求。家庭是居家老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安慰。另外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接触减少,需要朋友邻居的安慰和关心,需要与他们的感情交流与沟通,需要及时获得他人的认可、理解、信赖、尊重与关照。其五,休闲与社会参与需要是最高层次的核心需求。休闲与社会参与对许多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闲暇活动是老年人日常主要活动内容,而且老年人晚年希望在闲暇时间继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
  
  二、老龄人口需求层次与其对应的养老模式的选择
  

  老龄人口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上升,呈现出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老龄人口对社会养老生活质量要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模式应与养老需求多样性相适应,青岛市四方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低偿救助的“医院养老”模式与经济状况需求相适应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设施等是老年人多种需求的基本前提和最重要保障。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都是最易受冲击的群体,沦为贫困人口可能性相对较高。老年人口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养老金,其次是子女补贴,再次是租房收入、金融投资、未退休的工作收入、其它家属补贴、社会救助。而作为城市低收入家庭、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而言,他们是一个特殊的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养老金收入较低,可支配经济资源有限,收支相抵,所剩无
  几,再加不可继续充分参与经济活动,从而很难获得补充性收入。经济因素是制约这部分老年人养老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的救助水平反映了社会建设程度和文明程度,标志着一个城市人文关怀水平。
  青岛市四方区为使城市低收入家庭、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获得同等的养老权利,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集养老、医疗、护理、保健、康复、服务照料、临终关怀于一体,医疗护理和服务照料相结合的老年护理院,为弱势老年群体提供医疗护理和服务照料。这是根据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实施的社会救助式养老服务。四方区不断加大老年护理院建设力度,在原有护理院的基础上,2006年投资兴建了面积2600平方米,床位165张的“红十字爱心护理院”,目前已为170多名低收入老人提供了养老护理服务,他们的平均年龄80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四方区连续三年组织28家老年公寓开展了“邀请独居、空巢老年人到老年公寓过大年活动”,四方区领导与老人们共同欢度春节已形成惯例。
  
  2.辅助治疗的“疗养养老”模式与健康状况需求相适应
  在健康领域中,老年人群体是一个脆弱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在智力活动、运动功能、思维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健康状态都弱于青壮年,他们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综合症状,其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其中多数又属于不需住院治疗,生活能够自理,需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调养、保持良好心情与精神状态就可以调理好。有鉴于此,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老龄人口的健康状况既是健康质量的直接反映,也是人类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目标之一,社会不仅要“给生命以岁月”,努力实现老龄人口寿命的延长目标,而且要“给岁月以生命”,努力赋予老龄人口长寿的质量和意义。
  针对这一部分老年人群体,青岛市四方区积极进行城市养老资源整合,探索疗养与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建立了青岛市前哨爱心护理院。新建成前哨爱心护理院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设
  有190张床位,院内根据适合老年人群体疗养的需求,周边环境设计幽雅,内部装修采用无障碍,每个房间均设有呼叫机、监控仪等设施,可随时根据老人的要求,及时提供疗养服务和生活服务。对于家庭收入中等,子女不在身边或无暇照顾的老年人群体均可入院,并为老年人建立全科医疗档案,特设了老年病门诊和老年病科室,开展老年人常见病专项治疗。他们从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好性与复杂性等问题入手,采用专业治疗方式,改善老年人的
  健康状态和健康功能,使这些老年人在疗养院式的养老过程中身体逐渐康复。
  
  3.分类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与关爱需求相适应
  居家养老的含义主要在于整个养老机制的转变,它不同于以往的“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由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形成的共同服务的群体中的家庭成员来担负对老人的经济供养服务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责任和义务。居家养老的实质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蕴含社区守望相助的人文精神。在这里家庭与社区力量有效结合起来,社区照料增强了家庭的照顾功能,减轻家人在照顾老人方面的负担,加深家庭与老人的和谐相处、相濡以沫的亲情关系,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创新。
  虽然社区的居家服务项目基本齐全,但以福利性与简捷化的为老服务,尤其是经营性、多样性的优质服务较缺乏。为增强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岛市四方区开展了以分类服务为主的“居家养老”模式,将四方区城市老年人口划分为ABC三类,以确定养老服务的不同需求方向和服务内容。其中A类享受平均每天1小时的送时服务;B类享受每周1次3小时的送时服务,服务由政府购买;C类享受公益性服务和有偿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服务照料、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目前全区91个社区均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社,建立一支专职的稳定的家庭养护员队伍,每天按不同的分类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进行登门服务,而且做到所提供的服务尽量让消费的老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集中到那些最有需要的老人身上,有300多名老人享受了由政府补贴提供的登门服务,使社区老人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照料和丰富的娱乐活动。
  
  4.陶冶性情的“休闲养老”模式与休闲需求相适应
  老年人群的闲暇活动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维度和检验其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新标准。由于老年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他们渴求社会交往和闲暇活动,休闲活动的安排将成为
  退休老人日常活动的重要部分。而科学、合理、健康的休闲方式的选择是老龄人口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兴趣、才能和力量,可以提升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可以分成五种类型,其中有的类型相互交叉。社会参与型:这类老年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知识更新型:这类老年人不满足己有的知识结构,努力寻求新知识、新技艺、新学术上的提高;经济劳务型:退休后继续受聘或另找工作,以求得经济收人和精神
  的充实;消遣娱乐型:把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琴、棋、书、画、旅游等生活享受方面;家庭奴仆型:他们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或全部为家务劳动所充斥,无暇接触社会。
  通常健康状况良好、有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群体,对休闲活动的利用率也较高,因为他们爱好的范围广泛且显著,除了选择一般消遣性活动外,他们更愿意参与发展型休闲活动,有经济能力从事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负担消费较高的休闲活动,善于管理时间和安排时间。因此,青岛市福彩四方老年公寓根据这部分老年群体的需求,发展集托老、医疗、怡情养性、康复、娱乐、老年学校、社会参与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为部分家庭条件较好、追求高质量精神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休闲式养老”服务,拓展外部交际空间的场所。公寓内设有青岛福彩艺术学院分院、有健身房、室外健身点、多功能厅、棋牌阅览室、公寓餐厅等配套设施,改变老年人群体休闲活动空间较狭小的状况,用积极的闲暇时间代替消极的休闲方式;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从过度依赖于家庭转向社会提供,拓展休闲方式的多样性,让老龄群体充分有效地运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并且想办法给老年人提供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倡导老年人群体参与意识,组织部分老年人到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地宣传创文明城市、劝诫陋习、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活动。如今青岛市福彩四方老年公寓每年有近30位外地老年人慕名而来预定房间,进行为期3个月的旅游养老。公寓开发的旅游养老、异地养老等服务项目很受欢迎。2007年获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证书。
  
  5.结对帮扶为主的“互助养老”模式与社会支持需求相适应
  社区和邻居的相互帮助是家庭支持之外老龄人口获得亲情温暖的精神慰藉的重要补充。
  针对这一部分不愿进养老机构的老人,青岛市四方区采取“互助养老模式”,组织各街道、社区采取党员联户、社区联户、邻居联户等形式,把这些老人纳入帮扶范围,开展了以“一声问候、一份爱心、一点帮助、一片真情”为内容的“一天一敲门、关爱进家门”志愿结对活动,目前已有5000多名老人与邻居或志愿者结对。同时又建立了老年人互助养老组织—互助养老点,每个养老点由5名以上老人组成,采取老人自愿结合、相互关心、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天天见面、每日活动的形式,在社区环境里,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减轻了社会压力和子女负担。互助养老工作列入了2007年四方区政府为民要办的重点实事,目前四方区已建立了50个互助养老点,政府给每个养老点配备了麻将桌椅、象棋、扑克等相关娱乐设施,近千名老人在自己的社区养老点读书看报,聊天谈心,健身娱乐,享受互助养老带来的服务,颐养天年,使四方区的老年人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目前互助养老模式是四方区所有养老模式中参与人数较多的一种,是居家养老的重要创新形式。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