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启动三关爱志愿服务增加居家养老试点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老年人因为消极情绪或重病缠身,要么走极端,要么离家出走,还有的老人心生焦虑,对周围的人产生猜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关注。

  2011年8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海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中指出,海南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并呈现老龄化、高龄化增速快,独居老人逐年增多,农村老年人占比高等主要特点。据调查统计,2010年海南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3.03万,到今年,老年人口略有增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海南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也越来越多。子女外出务工,长期不能回家;或与子女分开居住,会让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5月26日,南国都市报记者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生活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孤寡老人不愿住院害怕针头和陌生人

  26日下午,记者与美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到青年路民安小区,看望了独居老人陈明仁,他今年71岁,是海口市房产局退休老人,已独居多年。

  走进陈阿公住的房屋,看到这里被打理得非常干净。一位阿婆正在喂他吃地瓜汤。护理人员黄女士说,这位阿婆是好心人,她在民安小区做保洁员,已经义务照顾这位阿公1年多了。我们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称赞她是好心人。而开始阿公也只信她一个人,别的人都不理。“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满屋子都是大小便;昨天来根本进不了屋。随后我们又打扫了卫生。”

  经了解,这位阿婆姓李,但是其不愿意让人知道,“我们家里条件挺好的,老伴是工程师,现在返聘到一家造船厂。儿子都在三亚工作,我一直都没让老伴知道,不然他又担心。但是他(陈阿公)没有人照顾,不可能看着他饿死。”在2011年初,李阿婆想找点事做,于是就到该小区做保洁员,并负责绿化管理。在一天扫完楼道之后,看见政府的人员将老人从医院送回来,一开始曾找过两个人照顾,但是陈阿公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找来的人都走了。阿婆每天扫地都会看一下他,并给他家里打扫卫生。

  “放心不下,不能让他饿死。”李阿婆每天做完小区清洁后,就到陈阿公家里做饭,看到老人生病就自己出钱送去医院。李阿婆告诉记者:“25日,阿公的脚肿了,她就送去医院准备输液,并做其他检查。到医院后陈阿公就说要回家,不想住院。医生刚把输液瓶挂好,他就把针头拔了,担心是人家要害他,并拒绝再输液。”

  陈阿公退休后,一个人居住,很少与周围邻居说话。两位护理人员与他接触了半个月后,阿公才愿意说话和交流。当记者问阿公“哪里不舒服?”他回答说,“我不要去医院。”

  老人心理容易波动离家出走逃避“空巢”

  “两个老人很可怜,但那条小狗更可怜”。26日的雨后,记者在南海大道某高档小区内看到了两位遛狗的老人,同一小区的苗女士告诉记者,她从没见过两位老人的孩子,仿佛陪伴他们的只有那条小狗。记者上前询问时,显然两位老人有些抵触。在有限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同一家外企工作。目前两人都被总部派驻到国外,一年最多能回来一次。由于两个年轻人并没有给老人们添孙子,所以给二老带了一条哈士奇回家。

  “两个老人有时候和小狗亲密得不行,但我也多次见到他们扇那条小狗的耳光”。至于老人们为什么会虐待狗,苗女士说,她家里也有老人,能够理解老人如果长期孤独的话,经常会有想不开的时候,脾气也会变得很古怪。海南省某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刘海波老师表示,独守的“空巢”老人心理状况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起伏和波动。

  离家出走,对于很多极端的“空巢”老人来说,只是他们无声的一种抗议。马路边、天桥下,一部分流浪的老人曾经也独守“空巢”,甚至他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巢”。

  每日徘徊在海秀东路沿途各交叉路口的“拾荒者”庄大爷说,自己是从家里逃出来的,因为孤独的空气让他窒息。甚至他已经开始渐渐地习惯了在外漂泊的生活。

  “热心的姐”吴妚梅所帮助的罗大爷甚至不曾有过自己的“巢”,当初他拒绝回家时就曾表达过,家里的孩子们并不想他,甚至不要他。当记者再一次见到他时,看上去身边的人对他的帮助让他活得更加自在。

  老人缺乏社区关注子女事后悔不当初

  25日,26日两天,记者走访了一些居民小区、社区和居委会,从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社会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小区、居委会大多对周边居住的“空巢”老人的信息掌握得很有限。这与全国人口普查后所反映的高“空巢”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这一点,海南省某心理学研究所的瞿卫平老师呼吁各社区和住宅小区的管理人员能够对“空巢”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母亲去世时,没能陪在身边”。来自吉林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来海口工作已经有12年了,今年四月份,他的老母亲刚刚去世了,但因工作原因,他并没能及时赶回去,母亲的后事是两个妹妹帮忙操办的。让他心疼的是,母亲是在敬老院离世的。孙先生说,当初曾将母亲接到海口居住,但因为工作长期在外,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母亲受不了,于是吵着要回老家,“真的很后悔”。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日本有1.5万名老人是在孤独中离世。刘海波老师称,虽然国内并没有类似的统计数据,但希望这也能给中国的很多家庭和子女敲响警钟,不会悔不当初。

  老人可上老年大学艺术活动有利健康

  怎么让老年人消除晚年疑虑,安心渡过每一天。海口市某民营养老院李院长表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有不同的实际需求。身体健康的老人可去上老年大学,多参加老年人艺术活动。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可以送到养老院,请人照顾。目前,政府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人聊天、做家务,就可以大大缓解老人的消极情绪。”

  据悉,今年海口拟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该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其中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职业化建设滞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一般是公园、小区广场,如果觉得寂寞,可以到外面走走,多与老年人谈心。我们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万绿园大榕树下,每天都有老人唱歌跳舞。”海南候鸟艺术团李团长建议,老人多到户外活动,熟悉了都是朋友。

  建立空巢老人档案推广社区居家养老

  日前,海南省启动了“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将对空巢老人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建立空巢老人档案,构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网,组建老年人协会。海南民政部门将整合社会力量,发动本行业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救助和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

  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关注的重点。海南省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做好第三个“敬老月”活动,并组织开展”敬老文明号“和“银龄行动”,组织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基层文体竞赛活动,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文化活动,发挥余热。

  该负责人介绍,从今年老龄工作的要点来看,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和扩面工作,全省每个市县至少一个以上试点。拓展服务内容,实现由基本的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进一步完善老年人长寿补贴机制,逐步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做好老人的探访和慰问,及时帮助老人解决困难。

  请多关注空巢现象子女要负赡养义务

  海南省某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刘海波老师表示,空巢现象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加之中国人口众多,这个问题似乎一夜之间凸现出来,既让政府有些措手不及,也让社会有些不适应,更让无助的老人们处境堪忧。现实中,很多自私的子女在父母依然有精力的时候,会把老人当做免费的保姆,帮助自己照顾孩子,当孩子大了,老人变成了他们的负担,老人回归家乡独自居住;绝大多数子女要么奔波于事业途中,无暇顾忌老人,于是空巢就成了必然。

  刘海波老师建议,子女们要承担起老人精神赡养的义务,哪怕是一个电话,都能让老人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不是孩子的累赘;另外,他认为老人互助也是解决“空巢”的一个办法:几户投缘的老人,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起来,相互照顾,共进餐,共娱乐。另外,他认为国家社保以及社区都应该行动起来,让解决“空巢”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海南省某心理研究所的瞿卫平老师认为,空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导致“家庭”单位的功能弱化,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住在一起的情况逐渐成为历史。年轻一代更侧重于工作和事业,渐渐地脱离了家庭的氛围,与家庭联系的紧密度不比以往。往往从此时开始,老人的孤独感逐渐形成。她建议,子女应该重视对于下一代的道德教化,让下一代尊敬上一代。她建议子女能在成家后,仍然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亲密关系和紧密度。
(来源:南国都市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