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棣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开展了“关爱‘五保’老人三年集中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整合力量、全面保障、整体提高的成功之路。2011年5月,制订出台了《无棣县“关爱‘五保’老人三年集中行动”实施方案》,突出提高“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一个重点,强化投入支撑、基础建设、规范管理、亲情服务四个保障,实现“吃有提高、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娱有所乐”四个目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全县“五保”供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此项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该县创新建立起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企业参与、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多方力量,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新格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县乡财政每年新增五保经费700余万元,加大对“五保”供养工作的投入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五保老人、重视五保工作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1+1+1”帮扶敬老院活动,引导一个经济实力强、热心慈善事业的企业,安排一个县直部门,帮扶一个敬老院。同时引导集体经济强村、民营大户等积极参与。2011年8月16日,无棣籍乡贤、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贻成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付玉成先生捐款500万元,设立贻成慈善基金,专项用于改善全县“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专门成立了“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办公室,加强对“五保”供养经费的管理,各乡镇(街道)设立资金专户,县、乡两级将五保供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与“1+1+1”帮扶、社会捐助等,一并划归县“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办公室管理,实行按季拨付、专账管理、专户结算,一月一公开,一季一审核,确保专款专用。
2011年,“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了3600元,均实现了翻番增长,达到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全力加快乡镇敬老院和基础配套建设;2013年,“吃有提高、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娱有所乐”四个目标将全部实现,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转入常态化管理。截至目前,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天伙食费达到8元,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每人每天伙食费达到6.8元左右,供养标准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仅此一项,全年就新增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实行每周菜谱制度,一日三餐做到了饭菜新鲜,营养均衡,“吃有提高”的目标要求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五保”老人日常医疗和大病救治都有专项经费保障,大病能够住院治疗。敬老院逐步配全专职医护人员、医务室和常规药械,每年两次为“五保”老人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去年以来,建设医务室7处,配备专职医务人员7人,为50余名“五保”老人支出医疗费用10.8万元。各敬老院为每个居住房间配备1台电视机,板床、沙发、被褥等陈旧用品全部换新,为“五保”老人每年按春秋、夏、冬购置3套衣服。逐步健全完善敬老院室内外活动场所,配全健身器材,定期开展文娱活动。同时,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确保应保尽保,愿进全进。
完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约束等制度,确保为敬老院选派进责任心强、有爱心、肯奉献的管理服务人员,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并逐步探索走招聘招考、公开选拔的路子,努力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敬老院管理服务队伍。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确保11个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达到省一级标准,打造成环境花园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宜居家园,让“五保”老人能够安度晚年、怡享天年。近日,从省民政厅传来喜讯,在全省三年一次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管理评定工作中,全县11处敬老院有9处荣获“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荣誉称号。从注重规范化管理入手,健全完善安全保卫、护理保健、环境卫生、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组织开展“民主议政进敬老院”、“星级敬老院”表彰及“星级院民”评选等活动,敬老院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注重亲情服务、贴心服务,根据院民身体状况,实行分级护理,结合“三下乡”、慈善义工、少先队员献爱心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和心理关爱活动,提高“五保”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让“五保”老人生活更温馨、心情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