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建管结合 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
作者:   来源: 陕西民政  2017-11-27

  汉滨区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辖34个镇、办事处,87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8万人,全区目前有五保对象6985户7800人。2006年以前,我区五保集中供养仅有300人,占全区五保户的5%,并且仅有的几所敬老院规模很小,房屋破旧,生活环境差,生活费来源不稳定,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更谈不上功能设施,致使众多五保户长期以分散居住和贴户供养为主,生活十分艰难。2007年以来,区民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快五保供养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提高集中供养率为着力点,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经过四年的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全区敬老院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全区新建敬老院33所(其中在建4所),总投资过亿元,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4235张,集中供养4200余人,集中供养率达70%,从根本上改善了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使他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在敬老院这个温馨的家园中安渡晚年。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 
 
  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工作,区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民政、财政、计划、扶贫、国土、监察等10多个部门为成员的敬老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上召开了乡镇敬老院建设专题动员大会,还多次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专项问题办公会议,研究敬老院建设相关事宜,区上领导还经常深入实地踏勘,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很多敬老院的开工奠基仪式和建成入住仪式,区上四大家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并做重要讲话。为了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直相关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千方百计为敬老院建设打开绿色通道,真正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办事处十分重视敬老院建设工作,将其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选址、用地、规划、报建等问题,确保了敬老院建设顺利推进。 
 
  二、科学合理规划,严把工程质量 
 
  2007年,区民政局抓住全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机遇,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汉滨区2007—2010年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规划》,明确了四年建成33所乡镇敬老院的目标任务,并严格按规划和既定目标任务分步实施。在敬老院建设中,对乡镇所选的地址,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实地勘查、充分论证,确定建设地址和建设规模。为了加强敬老院工程质量管理,我们从源头抓起,制定了严格的申报审批程序,规定申请敬老院建设必须上报5个材料:乡镇成立领导小组文件、土地及闲置资产划拨批文、敬老院总体建设方案、维修或新建的设计方案及预算、乡镇和施工单位所签订的施工合同复印件。同时,严格招投标程序,要求必须由正规的建筑企业施工,并聘请工程质检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每建一所敬老院都能质量达标。 
 
  三、统一形象标准,完善功能设施 
 
  按照省市要求,区民政局对敬老院的外观形象进行了统一规范,即建成的敬老院要统一悬挂民政徽、统一挂牌、统一用乳黄色作为主色调,使敬老院整体形象达到和谐统一,把敬老院工程建成全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在院内功能设施方面,区民政局制定了统一标准,对每个敬老院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星级标准、入住院民人数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院内厨房、餐厅、活动室、洗澡间、洗衣房、卫生间、医务室等进行合理设置配套;同时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为每个院民统一采购了一套床和衣物柜,为每个宿舍都配备了电视机,并配齐健身器材、锣鼓家什、家庭影院、娱乐棋牌等,使敬老院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满足五保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又进一步提高了敬老院建设标准,出台了星级敬老院创建规划,对新建的张滩、关庙、茨沟、河西、双龙、田坝、双溪、洪山等16所敬老院,严格按星级标准来建设,对已建成的敬老院通过改扩建的方式使其逐步达到星级标准,促进全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目前,全区已有大竹园和洪山2所敬老院被市民政局授牌命名为三星级敬老院,关庙、县河2所敬老院被命名为四星级敬老院,梅子铺等18所敬老院为区级四星级敬老院。今后将继续加大创建力度,争取再创市级四星级敬老院5所、三星级10所、五星级3所,争取用四年时间全部达到星级标准。 
 
  四、整合各种资源,多方筹集资金 
 
  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区民政局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区上将扶贫搬迁、生态移民项目与敬老院建设进行捆绑,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从2007年开始,全区每年从生态移民、迁移式扶贫总指标中拿出20%用于农村五保服务机构建设。区财政局加强对敬老院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到位。区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敬老院工程进行大力倾斜、扶持,为敬老院配备相应设施、安排相关项目,如文广局为全区敬老院配备了电视机及接收设备,体育局为敬老院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水利局为敬老院安排安全饮水工程,供电分局大力支持敬老院用电,交通部门积极为敬老院解决通路问题,国土、城建部门为敬老院项目简化报建手续、减免相关税(费),卫生部门为敬老院解决医疗器械,阳晨公司等养殖企业为敬老院捐赠良种猪等。同时,还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争取水电厂、江华公司、阳晨公司、恒源结晶硅公司、兴科公司等16家企业常年、长期分别帮建一所敬老院。各乡镇积极主动,不等不靠,盘活闲置房产资源,无偿划拨改建成敬老院。 
 
  五、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院务管理 
 
  在抓好敬老院工程建设的同时,区民政局坚持建管结合,积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统一制定了《入院须知》、《院务管理制度》、《院长职责》、《财务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各敬老院将制度挂牌上墙,严格付诸执行,照章办事。2009年区政府又出台了《汉滨区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供养对象、基础设施、院务管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和经费待遇等问题,使我区敬老院管理有章可循。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确定敬老院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福利事业单位,并核定管理岗位事业编制2-5名,全区33所敬老院共核定管理岗位编制67名。为了选强配齐敬老院管理人员,区政府通过公开招考从乡镇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为全区33所敬老院招录67名管理人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社会上招聘服务人员200名,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全部由区财政负担。积极落实敬老院管理经费,按院民供养金10%的比例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敬老院管理工作正常运转。为了做好院管工作,区民政局先后3次组织敬老院管理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并多次对院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还邀请检察、纪检、审计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廉洁教育,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区民政局每年都要邀请审计部门对敬老院经费进行审计,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财务管理。平时,区民政局强化对敬老院的日常监管,坚持巡回检查和不打招呼的抽查,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并要求各敬老院加强“十防”管理(即防火、防汛、防食物中毒、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老人走失、防传染病、防劳动事故、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发生),几年来,各敬老院管理工作平稳推进,有条不紊,未发生任何不安全事故。 
 
  六、加大协调力度,狠抓政策兑现 
 
  为了全面落实五保户的各项政策待遇,区上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全额配套了五保供养资金,确保五保供养金及时足额兑现,今年人 均达到3200元,今后还将逐年提高。各敬老院对入住院民的五保供养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积极资助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7年起,每年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统一为全区五保户交纳了个人负担的参合基金,并认真执行《汉滨区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五保户实施全额医疗救助,100%报销医疗费,同时对五保老人亡故后一律实行免费火化,从而使五保户衣、食、住、医、葬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七、发展院办经济,改善院民生活。 
 
  发展院办经济和经营创收,是实现以院养院、增强办院活力、提高五保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全区已建成入住的敬老院都不同程度的发展了院办经济,各敬老院根据五保老人的特长将五保老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如生产组、养殖组、卫生组等,并推选有突出特长的五保老人任组长,有条不紊地开展院内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现全区敬老院共存栏猪500多头,养鸡2000多只,养牛羊300多头(只),实现了敬老院肉食自给,同时22所敬老院吃菜问题完全实现了自给。几年来,院办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同、中原、沈坝等5所敬老院年创收在 8万元以上,叶坪、大河、双溪、洪山、石转、田坝、张滩、关庙8所敬老院年创收在5万元以上,其余各院年创收均在3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敬老院年创收达120万元以上。院办经济的发展,既增强了敬老院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又强健了院民体质,使他们老有所为、生活充实。各敬老院在保证院民日常生活的同时,还按每人每月10-50元不等的标准为院民发放零用钱,每年至少为院民添置2套新衣服,改善了院民生活质量。为了激励在敬老院建设管理和副业生产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三年来累计评选表彰27所先进敬老院和32名先进工作者。 
  建设敬老院难,管理敬老院更难。过去的成果来之不易,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干克难,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真正将敬老院建成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的星级幸福家园,全面提升广大五保老人和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