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辖18个镇183个行政村19个社区,总人口20.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4251人,占总人口16.9%。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老龄化程度高、城乡空巢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较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问题凸显的实际,将加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作为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1年9月下发的《关于加快“十二五”时期全县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对加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十二五”时期全县各镇及80%的村、95%的社区建起老年协会,组织老年同志开展为老服务,助推老龄事业发展。三年来,县老龄办、老年学学会通过抓点示范检查指导,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促进了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截止2013年底,全县18个镇全部建起镇老年协会,发展会员966人,选举理事256人,会长18人副会长34人,正副秘书长24人;全县已建立村老年协会132个,占72.1%;已建立社区老年协会14个,占73.6%。村(社区)老年协会发展会员5105人,选举理事1056人,会长146人副会长136人,秘书长146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依照协会章程,发挥协会作用,开展为老服务,在“替老年人说话、帮老年人办事、为老年人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实施四项举措,推进镇、村老年协会组织建设
城乡社区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是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县上采取四项举措,加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
1、领导重视,安排部署老年协会建设。2011年9月,县委、县政府9号文件要求:“将组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积极筹备建立镇老年协会,同时抓好各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发展协会会员,完善章程制度,积极开展活动,用两、三年时间,全县各镇、村(社区)普遍建起老年协会”。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瑞良在全县老龄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老年协会建设管理,支持老年协会会员老有所为发挥作用,使各级老年协会会员成为党和政府的联络员,乡情民风的监督员,关教后代的辅导员,先进文化的宣传员,老年权益的守护员,为老服务的办事员。”2012年1月,全国老龄办发出“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县老龄办、老年学学会认真学习讨论,结合略阳实际,就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提出八条具体措施,并在有关会上作了安排。全县各镇党委政府将加强老年协会建设作为推进镇、村社区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落实领导确定专人负责抓协会筹建工作,从领导班子人选、办公活动场所、提供经费支持等方面作了研究落实,为组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提供了组织保障。
2、抓点示范,指导帮助老年协会建设。县老龄办和老年学学会将指导帮助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点。2012年初,首先在硖口驿镇和大院子村开展建立老年协会试点工作。县老龄委顾问老年学学会会长侯崇德和县民政局党总支书记、县老龄办主任张宝贵,先后四次到硖口驿镇、大院子村指导帮助老年协会组建工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名领导和两名干部负责,从五个环节抓好协会组建。一是宣传政策,发展会员。把热心老龄事业,热爱老龄工作,曾任过镇、村干部的老同志吸纳为会员。二是制定协会《章程》。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全国老龄办《意见》精神,结合镇村社区老龄工作实际,制定协会《章程》,明确老年协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理事会职责、会员条件及权利义务。三是推荐协会班子成员。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荐出协会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名单。四是召开镇、村(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大会。会上,筹备领导小组作筹备工作报告,县老龄委宣读成立批复,审议通过协会《章程》,选举协会理事会领导班子,当选会长及镇党政领导、县领导讲话。五是制定协会工作计划,建立协会工作制度。老年协会制定有理事会工作制度、会员学习及活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县老龄办、老年学会向全县介绍试点工作经验,并多次深入各镇,同镇党政领导商谈成立老年协会具体事项,参加各镇及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大会,对发挥协会职能、做好协会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3、培训学习,加强协会班子能力建设。各镇和大部分村(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后,我们及时总结工作做得好作用发挥好的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工作经验,于2013年12月召开全县各镇老年协会会长秘书长、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共60多人参加的老年协会工作交流培训会,重学“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由白雀寺、硖口驿、西淮坝、白水江四个镇老年协会会长介绍做好老老年协会工作、推进互助养老服务、开展老年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等方面的经验,表彰奖励了硖口驿镇、西淮坝镇、中学路社区、娘娘坝村四个先进老年协会,增强了做好老年协会工作的信心。在老年协会建设上,县上不满足于组织架构一般化,而是要把协会建设成“五有”(有高规格的领导班子、有工作经费、有办公活动场地、有专职人员、有规章制度)、“两高”(协会工作高起点、为老服务高质量)、“两机制”(协会工作服务大局常态化运行机制、协会与民政老龄工作配合良性互动机制)的老年社团组织。在老年协会工作上,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镇村社区老年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安排交流工作;村、社区协会会员同辖区内高龄、空巢、失能、失独家庭老人结对帮扶每月一次上门服务;对老年维权、孝亲敬老、落实老年优待政策每年一次入户检查;镇老年协会每年完成一项调研活动;老年协会每年“重阳节”组织一次会员活动日。
4、加强管理,审批规范老年协会建设。县民政局、县老龄办按照《社团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协会管理,严格登记审批,使老年协会建设运作规范化。老年协会成立后,向县民政局提出申请登记注册报告,民政局审批核发《社会团体法人证书》,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法人主体,民政局按照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进行管理。县老年学学会为各镇老年协会制作颁发了统一规格的挂牌和公章,镇老年协会为县老年学学会分会组织,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县老龄办、县老年学学会指导。村(社区)老年协会由所在镇党委政府审批,在村(社区)“两委”会领导下开展活动,业务上接受镇民政办、镇老年协会指导。”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实行规范化管理,依照协会章程开展工作活动。
二、开展六项活动,发挥老年协会组织活力
镇、村(社区)老年协会,积极开展工作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助推基层老龄工作深入开展。
1、学习宣传老年法规政策,促进老龄政策贯彻落实,当好老年权益守护员。镇、村(社区)老年协会组织会员,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安排部署,提高了做好老龄工作的认识。老年法修订颁布后,县老年学会订购600本发到镇、村(社区)老年协会组织会员学习。去年以来,郭镇等8个镇老年协会,配合县司法局、老龄办、老年学会组织的《老年法》宣传车,深入乡镇利用逢集宣传,受教育群众达6000多人。西淮坝镇老年协会利用村文化书屋组织会员休闲时间读书看报,学习十八大精神和老年法规政策,老年人称赞这是对他们政治上最大关心。县城8个社区老年协会,除组织会员学习《老年法》外,还制作展板印发资料3000多份在城乡宣传。硖口驿镇老年协会结合老年法学习宣传,将《新二十四孝》及本镇不孝敬老人的行为归纳为十二种表现印制彩页1200份,发至全镇农户教育群众。老年协会学习宣传老年法,联系实际批评教育不赡养孝敬老人的人和事,支持配合镇、村落实城乡低保、养老保险、高龄补贴政策,促进了惠老政策的贯彻落实,依法维护了老年人权益。广大老年人发自内心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法律。
2、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开展孝亲敬老宣传教育,当好乡情民风监督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老龄办、老年学会及各镇、村、社区老年协会,结合宣传《老年法》,发现总结了一批孝亲敬老典型,经逐级推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城关镇大坝村民许生被县上树为“道德模范”,金家河镇天台村民徐凤琴、三岔子敬老院负责人何斌,被评为“陕西省孝亲敬老之星”,硖口驿镇大院子村老年协会被评为“陕西省规范化基层老年协会”, 徐家坪镇两河口村民刘生梅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在先进榜样的带动下,全县尊老敬老社会风尚蔚然成风。硖口驿、白雀寺、乐素河、西淮坝镇老年协会去年向镇党委政府推荐了52名孝亲敬老模范,在全镇进行表彰奖励。白水江镇大沙坝村老年协会请略阳协和医院医疗队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为110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城关镇中学路社区老年协会举办了健康知识宣传栏,向老年人宣传健康知识。
3、组织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当好先进文化宣传员。城关镇东关、中学路、略钢等9个社区老年协会,农村如白雀寺、西淮坝、白水江等6个镇老年协会及铁佛寺、药木院、秦河、明水坝、娘娘坝等村老年协会,组织中老年群众经常开展跳广场舞、秧歌舞及略阳传统的羊皮鼓舞、羌族舞等舞蹈健身活动,全县参加舞蹈健身活动的中老年群众达6000多人,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表演文艺节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白雀寺镇木匣沟村老年群众编排的地方传统舞蹈参加了县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徐家坪镇药木院村秧歌舞队到县城办专场演出,展现老年人的精神风采。仙台坝镇娘娘坝村老年协会组织舞狮队,除在本村表演外,还参加镇上文艺表演。健身舞蹈活动使广大中老年群众舞出了自信,舞出了快乐,舞出了健康,增进了和谐。
4、配合落实老年优待政策,走访慰问老年人生活。随着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逐步完善,宣传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任务,老年协会为此作了大量工作。去年8、9月份,县老年学会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城关镇中学路社区、象山湾社区、徐家坪镇药木院村三个老年协会,对高龄保健补贴申报发放情况入户调查登记409人,针对座谈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就进一步做好高龄补贴申报发放管理提出六点建议,县上召开有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了改进办法,确保全县1.4万多名高龄老人按季度足额领取补贴款。镇、村老年协会会员配合镇政府、村委会,检查监督老年人养老保险金和高龄补贴款的申报发放,使老年人真正享用上养老保险金、高龄补贴款,防止了款被儿女领用或人已故世还继续领款等不良现象。略钢社区老年协会配合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为65岁以上老人办理《敬老优待证》690份,协助办理“五七工”家属参加养老保险760人,帮助困难退休职工子女申办招工就业337人,成为社区老龄工作的得力助手。每逢春节和重阳节,镇、村老年协会配合镇政府村委会组织慰问老年人。硖口驿镇大院子村老年协会,去年中秋节和重阳节,组织老年人开座谈会,村干部为老年人聚餐祝寿;小寨子村老年协会去年中秋节为全村110名老人发了月饼,春节为21名80岁以上老人各送上一袋大米面粉,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5、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为困难老人上门服务,当好为老服务办事员。城关镇中学路社区成立老年协会时,一并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制定了服务站《章程》和《服务手册》,选举了站长副站长,组成了以老年协会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对本社区15名空巢、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上门服务,打扫卫生、代买粮油、护送看病,深受老年人欢迎。在他们的带动下,该镇东关、象山湾等8个社区相继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为老服务活动。为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按照县政府安排,2013年县民政局、老龄办、老年学会从调查研究入手,走访有关镇村,考察建院条件,在大院子村、西淮坝村率先试办了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通过总结推广经验,加强检查指导,在各有关镇党政领导重视推动下,全县已建成8所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总投资130余万元,利用闲置房屋110间3946㎡,设置床位65张,有服务对象500多人。幸福院设有图书室、活动室、休息室、卫生室、亲情连线室(视频联网),幸福院由老年协会会员轮流值班,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受到农村老年人的赞扬和欢迎。五龙洞镇老年协会,为瘫痪老人闫春花送去1辆轮椅并落实了照护人员。各镇、村(社区)老年协会,以关怀空巢、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为重点,坚持开展互助养老服务。仙台坝镇娘娘坝村、新店子村落实党员干部、老年协会会员对64名独居、失能及“五保”老人逐户包扶,照顾老人生活,帮助收种庄稼,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6、参与村务管理,支持村(社区)两委会工作,当好党和政府联络员。镇、村老年协会会员大多曾任过镇、村干部,有农村工作经验,镇政府、村委会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政务村务管理,反映老龄工作方面的问题建议和老年群众的诉求,起到了联系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硖口驿镇大院子村去年7月以来,组织老年协会会员参加村民代表议政会、村民代表大会,对村上政务事务进行评议。仙台坝镇娘娘坝村,组织协会部分会员参加村调解组,协助村委会调解邻里家庭矛盾、村民地界纠纷12起。徐家坪镇老年协会在今年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聘请县老年学学会理事任仲喜,在任家台等村举办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30名会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了科技知识。
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为使老年协会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县老年学学会应该承担县老年协会的职能,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便于加强对镇、村(社区)老年协会工作指导,也使县老年学会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老龄工作实际。
2、解决困难,支持活动。镇、村(社区)老年协会缺少活动经费及活动场地,制约协会开展活动。各镇要重视解决老年协会经费困难问题,采取财政拨一点,社会、企业捐一点,开展活动筹一点,争取镇协会每年有3000元、村(社区)协会每年有2000元活动经费,以保障协会正常开展工作。要为镇老年协会解决办公及活动场所,有条件的镇可为老年协会安排1—2间办公活动用房,也可以采取镇老年协会与镇民政办合署办公解决协会办公问题。村(社区)可采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资源共享的办法,利用村图书室、文化广场解决老年协会办公场所问题。
3、建立村(社区)老年协会,要同筹建村互助养老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相结合。村(社区)老年协会要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老年协会的一项主要任务,配合村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发挥老年协会会员的骨干作用,组织志愿者队伍,开展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困难老人进行家政服务、生活扶助、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居家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4、加快村(社区)老年协会建设。镇党委政府对尚未成立老年协会的村、社区,要落实责任,抓紧筹建,确保今年年底80%的村及所有社区建起老年协会,为做好老龄事工作、开展城乡互助养老服务搭建工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