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家住工农区昌盛小区的72岁老人姚淑梅想要把家里的几件衣服和被罩洗洗,可是她年纪大身体弱,洗不动,孩子又不在跟前,怎么办?
只见她拿出手机,按了一下“*”号快捷键,就把“95081”的呼叫号码发送了出去。工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话务员接到了电话,立即与她对话。在了解老人的需求后,立即为老人安排好了指定的洗衣店。清洗衣物的费用也不用老人花钱,使用政府发放的服务代金券就行。就这样,工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帮助姚淑梅这样的老人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难题,起到了保姆一样的作用。
居家养老 大势所趋
工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这个区引进国内先进地市经验,适应我市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而建立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我国一直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家庭中把赡养老人看作一件大事。然而,随着城市化、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许多人发现,他们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要求,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护理人员承担对老人的照料。一对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照顾4位老人的情况将日益增多,力不能及,所以赡养老人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眼下,我市各种类型的老年公寓纷纷出现,可据国内某省的一项研究显示,89.15%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养老服务成为大势所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提出,“十二五”时期将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所有的城市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
紧跟潮流 主动探索
居家养老不是简单的家庭养老。专家解释,居家养老是指家庭依托社区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这样的联动服务体系,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建立起来。
工农区位于我市中心区,人口密集。2009年,这个区针对辖区内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他们提出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路,先后派出干部到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考察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与北京易盟、哈尔滨邦尼家政服务公司等专业服务公司进行多次洽谈,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工农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近年来,这个区先后投入1000万元,在全市率先解决了全部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达到130平方米以上,并在全市率先建成首家省级标准化社区——成龙社区服务站和团结、红旗街道服务中心,成为我市社区建设的窗口和示范单位,也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打下了基础。团结办事处宇龙社区在2010年获得了全省居家养老工作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做好老人们的称职保姆
2010年,工农区政府投入100万元,在团结办事处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呼叫中心,配备了电脑、服务器、集成机柜、座席工位等硬件设备,运用了当前国内最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招聘了管理和工作人员14人,并请北京易盟家政公司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同时建立了《呼叫中心管理制度》、《老年人“一键通”安装管理办法》等制度软件,对服务对象进行登记,对确立为本次试点工作的服务对象进行了信息采集。通过严格把关,做到收集各类信息的全面、准确。他们还与移动公司协调,为老人配置了专用手机,只要老人拨打服务电话,所有信息立即显示在电脑上,中心可根据老人的基本情况和要求联系服务单位。
为提高服务质量,这个区与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和多个服务网点建立了合作关系,优先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由政府负责服务每户50元的费用,其中包括电话费10元,代金券35元,公司服务费5元。
两年来,这个中心相继建成了信息平台、服务支撑、养老服务终端、应急救助系统等。自2010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他们以全区70岁以上低保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对老人的衣、食、住、行、通信、就医、社交、购物、紧急救助等全方位数字化“管家式”电子服务,让老人享受到了便利生活。
在中心运行一年多的时间里,共为辖区内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各类服务万余次,满意率达97%以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已经在全区18个社区全面推开,对全区符合条件的
(来源:鹤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