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南宁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之一,旨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等服务。然而,近段时间,在南宁市某些小区,该项目的建设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业主担心日间照料中心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反对项目在小区建设,但民政局和社区负责人表示建设符合规范,业主应该多加理解。(1月17日《南国早报》)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越来越高,养老服务迫在眉睫的情形下,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养老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都是全国各地养老服务业的建设重点。显然,南宁市正在加紧建设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按说,这样一件被政府当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应该得到市民的无比欢迎和支持才是,然而,情况却出乎意料,不少业主对此只是觉得好,但并不支持项目建在自家附近。
一个被小区业主一致认为是好项目的日间照料中心,却无人愿意与之为邻,其实,这样的尴尬处境,在城市里并不少见。比如,公共厕所的选址、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垃圾桶的安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居民阻挠和反对。按说,对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恐怕没有谁认为是不需要的,但具体到这些设施落地的问题上,更多人希望的是,设施所造成的一些影响或副作用,应由别人来承担,自己只要使用上获得便利即可。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心态,假若每个人都是持这种态度,城市的公共设施就没法建设了。
实话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对小区居民生活还是会影响。但作为一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部门应当拿出更多管理智慧和实施办法,争取居民对项目落地的支持,在公共服务与局部利益之间作出取舍,以弥补小区业主所认为的某种“损失”。比如,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驻的小区,在小区公共健身设施、环境绿化美化及其他配套服务上,有所倾斜投入;对社区老人进中心服务给予优先考虑,等等,让业主看到由此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妨持一种公开、开放的态度,尽可能让居民更多地参与进来,了解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变过去的居民认为在“偷偷装修”,为主动邀请小区业委会或业主代表现场监督。这样一来,一方面确保日间照料中心严格按标准施工,另一方面打通信息壁垒,消除居民对不利因素的猜疑和担心。在今后的管理和使用中,日间照料中心也需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多听取居民意见,使好项目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