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盘点2017养老圈"大事件",新一轮投资机遇已经出现
作者:   来源: 搜狐  2018-01-24

  2017已成为过去,但这些行业大事件及其背后的趋势和逻辑,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2017年1月份,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发〔2017〕25号),要求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高"服"的水平,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产业政策的主旋律。然而,身处养老圈,我们更能理解养老同仁对政策的期许,我们呼吁更多有针对性的"暖政"尽早落地,比如项目并联审批、融资支持政策、医养结合医保支持等。
  3月22日,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民发[2017]51号),制定了2017年底、2020年底两个节点的工作目标,以及"九项重点行动内容"。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是养老行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行业发展从进入期向规范期过渡 ,将加速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规范化、标准化将是养老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下半年出台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是推进全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已有《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服务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征求意见稿)》等多个标准出台。关于最新的行业标准文件,欢迎查阅中国养老研究院发布《中国养老产业标准汇编》。
  从2016年开始,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热情被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拉动起来,2017年特色小镇已逐步走向深水区探索发展,可以预见,2018年将是由战略规划向落地实践推进的关键一年。
  特色小镇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丰富了特色小镇的产业内容,产业运营商、传统地产商、金融投资商等在内的资本参与为特色小镇建设注入了动力。康养小镇是医养资源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产物,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优势环境,从健康检测、健康医疗、健康促进、慢病疗养、精神康复、休闲养老角度入手,并延伸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中药、养生、运动、有机农业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2017年,欧英明德接洽的咨询项目里面,90%以上都是医养结合项目。未来护理型床位将占到30%以上, 医、养、康、护四位一体在规划和后期运营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2017年,推进医养结合终于不再是养老"一头热"了。据中国养老研究院的统计研究,2017年卫计委已出台5个与医养结合相关的重磅政策,而根据卫计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中,卫计委未来将在简化 "三院一关怀"设置审批等领域推出更多支持政策。根据10月份发布的《关于落实〈"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成员单位分工的意见》(全国老龄委发〔2017〕6号),卫计委将牵头负责"完善医养结合机制",期待政策引导下医养结合能迎来快速的发展。
  2017最后一个月,阿里宣布开始进入养老行业,智联网养老样板间已经对外开放。当很多人看不懂的时候,马云正用人工智能这把钥匙打开养老行业的大门!
  2017年,工信、民政、卫计委连发两文,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30)》到试点规范通知,一系列智慧养老的行动计划出台和试点计划集中落地。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规划,是搭上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快车,实现高效高质的养老管理。
  1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计委组织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这一举措对促进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将发挥积极作用。"十三五"到来后,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产业趋势开始变暖、升温。 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2017年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今年会大力支持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支持很明确,落地层面还要参考各地的具体政策。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如何与智慧养老结合,提高运营效率、化解盈利难题,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
  2017年9月份,西安市阎良区在振兴街道皇冠社区启动"共享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2017年开业的上海 "望年荟"养老机构,将一层楼打造成了志愿者公寓,以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吸引志愿参与养老事业的年轻人,并倡导用养老服务抵扣部分租金。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曾在共享经济会上预测,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和需求的进一步挖掘,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农业、教育和养老四个领域或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2017年11月,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宁夏平罗县"以地养老"的节目,引发了关注和热议,随后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发文《别指望高地价让农民实现养老保障》,指出 "以地养老"的经验会让政府会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不适宜向全国推广。
  2017年12月,双桥恭和家园作为北京惟一的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面世,项目最大的特殊性和争议性是"医疗养老设施用地上开发的,但同时也可以获得产权证"。有业内人士表示,共有产权模式的意义重大,如果可复制推广,包括开发商在内的社会资本将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但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这一创新模式的效果尚待检验,试点方案的转换成本较高,目前并不适合在其他机构进行推广。
  以上两个引发关注的事件都与"土地"相关,养老用地的性质、成本、拿地策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政策解读、落地及应用1000问》中有详细介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发布成立同仁堂养老产业基金,同时启动了同仁堂北京健康养老项目,标志着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国战略正式实施;绿地揭牌康养产业集团,拟投资200亿建成100家康养酒店;华润置地首个康养项目正式落地武汉中心城区;泰康人寿投资医疗养老产业超2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8家保险机构参与建设养老社区。
  2017年,在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可预计的发展空间中,地产、医药、保险等企业在养老领域布局加速:在医养结合政策导向下,医疗机构投资养老产业的热度不减,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服务领域以及模式整合方面;地产商凭借丰富的运作经验,快速切入养老地产开发,打造高端养老社区,从身边的最小单元覆盖老年人的需求。保险系公司凭借资金规模大、周期长,以及保险与养老之间的天然联系,积极嵌入机构养老的投资与运营管理。实力雄厚的企业正在抓紧抢占大势制高点,获取产业控制权和话语权。红杉资本合伙人刘星在中国保险养老社区发展论坛上表示,养老产业在2017年迎来拐点,这主要因为市场规模很大,而驱动养老市场规模大发展的关键点在于老年人数的增长、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养老意识的增强。从市场规模及消费能力两个方面来看,养老产业从2017年开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吴晓波《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提到,到2030 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尾声,届时有9.4 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由此将可能出现6~10 个3 000 万人口级的巨型城市群。在那一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超过30%。而步入中老的"60 后""70 后"一代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净值群体,养老产业替代房地产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三化"社会转型而来的一系列新常态日趋明显,"银发市场需求膨胀"已经成为不言自明、众所周知的宏观预期及商业秘密。
  总 结
  2017已经过去,但这些行业里的大事件及其背后的趋势和逻辑,值得我们思索和关注。
  2017,我们既为那些专项、细化、有参考意义的政策和标准而欢喜,也期待更多有针对性 的"暖政"尽早落地;
  2017,我们既看到 "放管服"政策导向下养老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也意识到众多实力企业的转型进入和精耕细作,正在拉高行业的竞争门槛;
  2017,我们既发现对行业前景认同度的不断提高,也深知"盈利困境"等诸多难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那么,如何面对已到来的2018?对养老产业的学习投资是超值的决策!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