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老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干部的参谋和助手。如何兴办“协会”?“协会”怎样发挥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保定市北市区韩庄乡冯庄村兴办老年人协会的做法,受到一定启发。
一、冯庄村概况
冯庄村位于保定市东北郊,交通便利,土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全村现有486户,1685人,土地450亩,人均0.25亩,村里统一耕种。村集体固定资产2500万元,2004年村集体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全村共有党员74名。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在创建文明生态村中,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总体创建目标,依靠群众,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年4月18日,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被授予“河北省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4月25日,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亲临该村视察,并挥毫题词“奋进”,鼓励全体村民在上台阶,再创辉煌。
二、“协会”的兴办及其作用的发挥
冯庄村共有60岁以上老人161人,占村民人口总数9.55%、该村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对60岁以上老人,村里每月发放40元的养老补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质的变化,在生活上仍然会出现一些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和维护老人权益方面,也是迫切需要提供服务的问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1998年冯庄村的”协会”应运而生啦!“协会”刚兴办时,“一无场地,二无设施,三无资金”。会长张玉生、副会长马宝斌等“协会”的八位组织者,千方百计,自力更生,硬是把“协会”建立起来了。马宝斌把自家的房院作为“协会”的活动场所,从家里搬出桌椅供会员们使用,把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供大家学习,每天沏好茶水供大家饮用,把电暖器搬来为大家取暖。经过简单的筹备,冯庄村老年活动室的七、八个会员正式开展活动了。当时制定了制度,凡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在本村居住的退休人员和残疾人均可参加这里的学习、娱乐活动。后来会员发展到90多人。2003年12月18日,村里兴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协会”如虎添翼,充满生机,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目前“协会”会员已达到161人,充分显示了”协会”的凝聚力。“协会”成立以后,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协会”运用自我管理方式积极做好老年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一是发动。发动老年人参加秧歌、“迪斯”和老年操等晨练活动,既健身,又娱乐;二是组织、安排“活动中心”每天的休闲娱乐活动,并做好卫生服务工作;三是管好科技知识阅览室,将2000余册图书杂志分类存放,方便老年人借阅;四是不定期举办政策、法律、科技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使老年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五是组织《党的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知识竞赛,提高老年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积极参与村级文明建设
“协会”组织会员们积极参与村里“三个文明”建设,关心、支持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发挥了“协会”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为村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建言献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二是逢年过节“协会”领导成员分头看望80岁以上老人、重病老人和生活有困难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了温暖,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对村里出现的村民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协会”主动出面调解,化解了多起村民纠纷,解决了多起“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事件,避免了一些刑事案件的发生。
三、兴办“协会”的主要经验
十多年来,冯庄村“协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抓好老年人自身活动到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村里“三个文明”建设的历程,道路是艰难的,经验是宝贵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村“两委”班子尊老意识强,重视程度高。
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尊老意识强,认识到位,这是组办“协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来亲自担任“协会”的名誉会长,经常听取“协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村委会主任冯二虎带头为“协会”赞助款项,关心“协会”工作开展。他们认为,老年人为村里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尊重他们。该村一直以来被保定市誉为“敬老模范单位”。村“两委”领导班子已把老年工作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且纳入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整体目标之中。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村里每年要拿出六、七万元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为了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筹措资金16万元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同时,每年还为“协会”提供2000元的日常活动经费,遇有重大开支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这些尊老敬老的举措是对“协会”具体而又实际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全村老年人的拥戴和感谢。
(二)“协会”组织者积极热情,德高望重。
“协会”组织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当“志愿者”,是兴办和发展“协会”的关键所在。会长张玉生,曾在村里担任过37年党支部书记,从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一心扑在“协会”工作上。现已年逾古稀,老伴患病,但他从不耽误“协会”的事情。为了化解村民纠纷,调解一些家庭矛盾,往往工作到深夜一、两点。副会长马宝斌是建行系统退休干部,家住市区,不仅为兴办“协会”尽心尽力,而且每天由市区跑步到“协会”工作,成了“协会”的“台柱子”。“协会”的其他领导成员和“老年活动中心”的服务人员们,每天都在为老年事业的发展默默的工作,为全村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辛勤服务。
(三)村民助老风气良好,社会安定、和谐。
冯庄村具有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的发展环境,多年来,该村无刑事案件、无上访户、无赌博现象,助老、爱老已成为村民的良好风气,这是兴办和发展“协会”的群众基础和根本。老年人对村里工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主动向“协会”反应;发生了村民纠纷、出现了家庭矛盾,大家都愿意“协会”帮助调解,把”协会”看成是老年人权益的维护者,当成“娘家人”。村办企业精益工贸有限公司经理王晓忠积极支持“协会”的工作,逢年过节还为村里的老年人发放食品,敬送礼物,他们说“家家都有老年人,敬助村里的老年人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村民的助老风气给“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了内容,增加了动力。冯庄村办兴办“协会”的经验很丰富,也很实在。笔者认为,分析冯庄村“协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于发展老年协会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