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策引导,落实资金支持,强力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快速发展
作者:   来源: 唐山市民政局  2018-02-11

  唐山市老龄人口已达11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6%。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近年来先后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投入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全市城乡养老机构建设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68所(其中民办79所),总床位2.4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已达21张,基本建立了以各类养老机构为骨干、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辅助的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高度重视,将养老机构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建设主要内容
  

  (一)已连续三年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市民中心、村民中心和养老机构建设及养老床位指标列入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并布置、一并考核。其中2008年要求市民中心到2010年实现全覆盖。从2009年起要求养老床位数到2010年达到和保持在每千名老人拥有20张以上床位。三年来,全市民办养老机构由56所发展到79所,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每年按1.5‰的比例增长,现已达到全省最高比例,每千名老人拥有21张床位。
  (二)以市(村)民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从2007年起,我市广泛开展了市民中心和村民中心建设。几年来,已累计投入8400多万元,实现市民中心建设全覆盖;投资1.2亿元,建成了5100多个村民中心。以此为平台,在每个市民中心、村民中心都建立了一个养老服务中心(站),设置了便于老年人活动的设施和场所。
  (三)以“三院合一”建设为契机,发展农村公办养老机构。2006年至2008年,先后投资3.8亿元,整合改造了75所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1.6万多张。在此基础上,从2008年起再次投资7100多万元,建成“三院合一”的综合性养老机构17所,除重点保障优抚对象、农村“五保”老人、城镇“三无”对象外,还面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
  
  二、政策引导,不断加快养老机构建设步伐
  

  (一)为养老机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在2009年出台了《唐山市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唐政办【2009】10号)。要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的数量和集中收养人员的数量每年以15%速度增长;市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22张左右。在规划立项、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燃气、煤气、暖气)、税收减免、床位建设和运营、就医等10多个方面,对养老福利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水、电、气、暖均按居民生活价格收费,这个文件指导下,当年我市16家公办福利机构全部实现了收养自费老人。同时,44个街道和48家社会力量兴办了不同规模和档次,适合本地居民需求的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 为养老机构建设制定资金补贴办法。2010年出台了《唐山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资金及床位运营补贴实施细则》(唐民通[2010]4号)。对民办养老机构用房属于自建、床位达到50张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贴,每个床位补贴不低于1000元;用房属于租用且租用期在5年以上的,分5年给予开办补贴,按核定的床位数每个床位每年补贴不低于100元。对已经接收老年人入住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年给予每个床位不低于120元的运营补贴。这些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资金由市、县两级按1:1比例分担,并在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截至目前,全市已向79家养老机构发放补贴620多万元。今年又引导5家机构投资建设,床位都在500张以上。
  (三)将养老机构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示范性养老机构,一至三年内,市、县两级全部建成一个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其中市级依托截瘫疗养院改造,投资1.1亿元,将建成床位在1500张以上,集医、养、护于一体的高端养老机构。到2015年,市本级将建成1所床位在1500-2000张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各县(市)区至少建成一所300张床位以上的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
  
  三、创新发展,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路子
  

  (一)探索出了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五种模式。今年4月,市政府下发了《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实施方案》,在市民中心、村民中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基础上,探索了五种养老模式:一是依托卫生服务站的医养结合模式(路北区东大里社区);二是依托市(村)民中心的日托式养老模式(路北区龙东社区、迁安市石梯子沟村、滦县吴庄子村);三是新建社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养生模式(开平区东港龙城);四是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到社区(村)的连锁经营养老模式(路北区缸窑街道办事处利用福星老年公寓延伸服务);五是滦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集体养老)。今年全市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要覆盖现有村(居)的25%以上,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
  (二)大力发展了“12349”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开通了由市民政局主管的唐山市社区服务信息中心。该中心通过“一键通”、网页点击、12349便民热线三种方式,提供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共十大类80多项便民服务,目前已经覆盖6个区, 签约加盟商户500余家,为3150名老人发放了社区通老年信息机,用户满意率100%。 下一步,将向各县(市)延伸拓展,“十二五”末覆盖全市城乡。
  (三)加强了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培训。目前,全市79所民办养老机构共有护理员800多人,平均每所11.1人,每人月工资平均1300多元(含三险)。为建设一支规范的养老服务队伍,2010年以来已组织培训三批次347人,占全市护理人员总数的43.4%。
  (四)政府投入资金购买为老服务。目前,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主要用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招聘“4050”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为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五)成立了全市养老服务促进会。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实施规范管理,促进全市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今后三年,全市将以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重点抓好“三有”,即:“有房”,建设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有网”,完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有服务”,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城乡一体、特点不同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