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近年来国力的提升,经济、民生、医疗均得到了高速发展,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而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越发明显,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已经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此而引发的我国的养老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目前,我国已有多种的养老模式,但最主要的方式仍是在家庭中由子女照顾养老。一般来说,现在大多数的年轻夫妻,喜欢组成小家庭独立生活,而已经步入中老年的父母辈,则承担着照顾爷爷奶奶辈老人的责任。尤其当两位老人中已有一位离世的情况下,剩下的另一位往往与他(她)的子女共同生活,如果老人有多个子女的话,其中尤以与女儿一起生活者居多。
张奶奶就是这种情况,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的女职工,和男职工一样,为共和国的建设奉献了青春。几年前老伴去世后,就与女儿一家共同生活,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肺气肿等多种慢性疾病,虽然有医保可以承担平常大部分的医药费用,但到医院就诊、治疗及配药却是省不了的,往往需要女儿陪同或代劳。而她的女儿春分,虽然在她的眼中仍属长不大类型,但其实也已经做了外婆,这是目前沪上常见的四世同堂的情况,也是张奶奶这个年龄段中家庭中养老的典型代表。
春分和丈夫芒种,都是老实本分之人,本想退休后享享清福的老两口,没想到从升格成为外公外婆的那一天开始,噩梦就降临了。他们除了需要照顾母亲之外,还兼具着照料孙子孙女的义务,他们的独生女儿小满是80后,响应国家号召生了二胎,一子一女凑成一个"好"字,全家当然是满心欢喜。可是小满的老公是外地来沪的凤凰男,平时小两口工作又忙,照顾孩子的事情就完全落在了春分夫妇的肩上。小一点的孩子索性完全托给了老两口抚养,长住在老两口家里,大一点的孩子每天去幼儿园的接送,也完全包给了芒种。每到周末,辛苦了一周的小两口总要过来蹭饭,这时候,芒种就化身为大厨,买汰烧一条龙,最后总能变出一桌丰盛的大餐。等到忙好一天的任务,已经是精疲力尽、浑身酸痛,这还不包括小孩子生病时的窘态,所以芒种只能自嘲地说:"我们这叫重新上岗,新工作可比退休之前忙多了。"
以前总是听说,独生子女将来的负担很重,需要抚养双方的父母,现在看来仍然是老人们围着独生子女在转,起码目前上海还是这样。
第二种情况是老人的子女仍在工作,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全身心地照顾老人,养老院就成为了他们无奈的选择。目前,各式各样的养老院已经遍布全市,但是最为常见的还是护理院式的养老院,老人入住后,得到的仅仅是一张床位,近乎集体式的管理方式,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而已。多数老人不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总是盼望子女能够接他(她)回去,因为对他们而言,这里没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且如果老人身患疾病的话,则更为不便,常常是医院、养老院两边轮换着住。
李阿婆就是这样的情况,她虽然只有70多岁,却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女儿谷雨也算半个女强人,在一家公司里做部门经理,平时工作繁忙,管理着十几个人的团队,但是她还是想在家里由自己照顾母亲。她的丈夫清明是这家公司的高管,除了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需要他决策,平时还要与其他公司的高层交往和应酬。谷雨与丈夫商量,把自己的业务尽量推掉一部分,希望留出更多的精力照顾老人,清明觉得这样会毁了谷雨的事业,可是谷雨还是坚持己见,清明也没有办法,只能由着她去做。就这样维持了三年,最后却搞得全家人身心疲惫,几乎要毁了全家人的生活,由于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谷雨的事业跌入了低谷,有时甚至要打断正常的工作,请假回家应付突发状况,而保姆请了十几个,就像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里的一样,最后却找不到一个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人;最近一段时间清明回来的越来越晚,她甚至担心其他的女人乘虚而入;读高中的儿子功课没人督查,最近成绩也明显下滑了,她甚至抽不出时间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期间还有过两次老人走失,全市寻找的痛苦经历,真是让人不堪回首。最终谷雨下了决心,选择了一家相对正规、条件较好的养老院,虽然费用是贵了点,但是起码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了,又能看到老公和儿子脸上的笑容了。她每周去养老院探望2、3次,虽然有时心里也有点愧疚,但对于她而言,确确实实是无奈的选择。
除了这种护理院式的养老院,目前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是居家式养老院。这类养老院就是利用相对独立而私密的居住环境,给予老人家庭的感觉,同时又能得到相应的医疗、护理保障。目前我国有些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涉足医疗、养老领域,个别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已经将这一模式移至国内,在国内许多大都市周边建起了居家式的养老院。
前段时间我有幸被邀请参观了一家典型的现代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这家养老社区坐落在市郊的一处青山绿水间,已经建成的一期设施,占地面积已是相当地大了。它是典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前面是一家小型的综合性康复医院,这是专门为养老社区配套而建的,目的是对一些老年性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对于一些老人突发的急诊进行急救处理。后面是密布的居家式养老社区,亭台楼阁、小桥池塘,建筑造型别致,设施先进齐全,各种人性化的管理,非常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生活。由于床位资源奇缺,入住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缴纳天文数字的保证金,而且每个月的养老费用也是价格不菲,即便如此,一期房间床位已经全部入住,二期设施虽然仍未竣工,但是房间床位也早已被预定一空。
倪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住户,他曾是沪上某知名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老伴已去世多年,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儿子在美国的事业发展的不错,不太可能回国就职,而他也曾考虑过在美国与儿子团聚,可是去过两次后,才发现确实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没有朋友的日子和语言交流不畅所致的枯燥乏味,简直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最终他还是选择在国内生活。由于年纪大了,自己买菜烧饭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一个人住在家里,万一发生什么事情,连个帮忙的人都找不到。于是他找到了这家养老机构,天文数字的保证金对他来说并不是问题,他对机构管理人员说:"钱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我把市区的房子卖掉,交保证金绰绰有余了,剩下的钱正好交给你们帮我管理。小辈们也不需要我的钱,并且还时不时地寄给我生活费,我根本用不了,我已经想好了,等到我百年之后,这些钱就捐给慈善机构。"
现在,倪教授生活在养老社区,每天有专人给他送来饭菜,帮他整理房间、清洗衣物,他还参加养老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养老社区还专门开设了讲座,由倪教授发挥专长,为社区老人讲授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在这里,他感觉活得很充实,也把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有人问他:"你现在身体还很好,为什么不再找个老伴。"他说:"养老社区就是我的老伴,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其中了。"
而随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出来。比如旅游养老模式,就是在安全、舒适、和谐的环境下,体验休闲度假、旅居交友等活动的乐趣,从而心情愉悦,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旅居、养老带来的快乐,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还有田园式养老,则是顺应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选择民宿民俗养老、古镇古村养老等形式,达到养生养心的目的。
总之,一个文明、敬老的社会,会越来越重视养老的机制和措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式的养老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