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国家给予农村更多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从而解决农村的落后状况。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突出的社会问题。新型城镇化必需从农村实际出发,考虑日益严峻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加速,城市人口数量要进一步扩充这必将使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且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更多的是老年人和儿童,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也就下降。预计2022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二)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
虽然计生政策逐步放开,但农村家庭的生育率逐渐在降低,家庭规模逐步缩小,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老年人遭遇的生活危机日益增多,赡养纠纷接连不断。因为农村的老年人缺乏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晚年养老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他们还能劳动,尚可自养,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就只能依靠子女或别人供养了。子女孝顺,又有经济能力固然好,要是子女不孝,或者子女缺乏赡养能力,那么赡养纠纷势必会发生。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但当前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还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和社会,必须以家庭为主,这就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人口老龄化冲击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人一进入老年阶段,由于器官的衰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的需要大大超过了其他人。尤其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农村的医保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需要,所以,建立老年医疗保健网络,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围,完善农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是乡村振兴的关健。
(四)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人口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退出劳动者的行列,变为消费者,出现了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少于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因此,社会生产者对老年人口的负担也逐渐加重。老龄人口平均抚养费用大大高于青少年人口的抚养费用,并且,由于青少年抚养费用是人力资本投资,而老龄人口抚养费用则是资源的重新配置,是纯粹消费性的,因此,老年人抚养费用的增加可能降低未来的经济增长率。这是人类社会对人口老化感到忧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老年人口对商品、劳务的特殊需求也对社会和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市场需要,必须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特殊商品、食品、药品、生活医疗娱乐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