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24日在北京表示,从中国国情和国际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看,商业保险应该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主要提供者,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中国的商业养老金市场规模要以万亿级计算。
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是指政府承担的基本养老,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黄洪表示,任何一个国家养老体系出现问题,财政、国家竞争力、国家安定就会出问题。商业化的养老和医疗基金至少需要15到20年的积累,需要未雨绸缪。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保险需求不断提升。
黄洪表示,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可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目前中国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经降到40%到50%。
黄洪介绍,中国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参与职工仅有2300多万人,难以覆盖到中小企业职工以及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就业人员。从中国国情看,第二支柱的替代率在较长时期难有较大改善。仅靠第一、第二支柱,无法较好保障群众老年生活,需要从战略上重视第三支柱的作用,把第三支柱建成为保障群众养老的战略储备资金。
黄洪认为,中国第一支柱替代率较低,第二支柱发展滞后,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第三支柱的定位与发达国家有着根本不同。其定位不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成为群众安心养老、安全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这个阶段,第三支柱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多的强调投资价值和收益率,否则未来养老金的风险会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