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已准备就绪
至于何时推出?目前,已有多家寿险公司表示在系统、人才、产品等方面做好了准备。从公司层面上来说,他们已经做好了上半年出单的准备工作,一旦“发令枪”响,试点产品和监管规则一经发布,马上可以有效衔接。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层面的系统平台已经搭建完毕,由中保信统一搭建,并与税务部门实时对接,老百姓一旦购买,系统可以自动减免相应税收。 另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也表示,“已完成信息系统对接测试,会尽快完成模拟出单,但具体出单时间,还要看政策何时发布。”
据上述人士透露,税延养老险产品可能没有过渡期,发文之时就是正式销售之日,为此,保险业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优化涉税操作,简化投保流程,确保资金运用安全性等。
据了解,税延养老险的产品标准,可能将围绕“收益保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这四个原则来厘定。对于经营规则,有业内人士建议,应从负债和资产两端同时考虑,互相兼顾,要把安全性要放在首位,应明确遵循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基本原则。至于试点操作模式,业内人士认为,为提高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税延养老险很可能参照税优健康险的操作模式,即虽为个人业务、但由企业代办。具体来说,在缴费时由企业代扣代缴,领取时保险公司代扣代缴个税。从上海地区的投保方式上说,目前中保信与上海税务系统有系统对接,未来凡是在保险公司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投保信息会推送到税务局,企业也只需根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名单进行确认,比较简便。
节税投资收益颇丰
据劳动报记者了解,备受关注的税延养老险缴费限额,此前有1000元和2000元两个版本,具体要等国务院方案公布。同时,监管部门有可能统一示范条款,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以两个大类为主,以退休后终身领取为主。其中一类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类似于传统的养老金产品,还有一类是投资收益分享类的产品,分红不一定。太平洋保险健康养老事业中心总经理助理夏明艳此前表示:“作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性的产品,保本微利应该是它跟现有的商业产品的差别,它会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从政策层面对整个老百姓的养老利益会有切实保障。”税延养老保险究竟能优惠多少税收?劳动报记者记者粗略估算,假如一名职工目前月工资为8000元,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则应纳税工资为6000元,假如税率为20%,每月应纳税额为1200元。如果该职工拿出1000元购买个人养老保险的话,这1000元将不在当下纳税之列,也就是说,应纳税工资变为5000元,相应当期所缴个人所得税为1000元。因此每月可节税200元。
再假设该职工是从45周岁开始缴纳,并将节税用于投资理财,按年化5%的市场收益率水平,到60岁时,一共可获得约52964元。夏明艳表示:“在我们年轻时期,相对税赋是比较高一些的。而当我们进入老年之后,我们的税赋会相应低一些,通过这样的税收的递延,可以让老百姓有更大的意愿去做个人养老金的储备计划。”
近6成职工有购买意愿
在我国已经建立“三支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税延型养老保险加快落地已成必然。该项税收优惠政策也会带给个人、政府以及保险业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对职工个人来说,税延型养老保险实施后,将大大提高未来养老质量;对于政府而言,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及发展,必将对弥补养老资金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将促进保险公司收益增加,上缴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大比例增长,同时还能弥补财政个税减少的部分。 对保险公司来说,相比其他保险产品,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保费是低成本资金,不需要产品说明会等销售手段,不需支付那么多佣金,销售成本较低;同时,这类产品的退保率会很低,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一笔稳定的保费收入,吸引力比较强。除此以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无疑是决定税优方案能否真正刺激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中保协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报告》结果显示,如果国家推出税延型养老保险,36个大中城市有购买意愿的职工人数比例将达到57.8%,足以体现出税延型养老保险市场未来可期。
业内初步测算,借力税优政策,试点能直接刺激个人缴纳保费的积极性,从而撬动国内商业养老险市场巨大的保费增量需求。未来5年,商业养老险的保费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有望成为保险市场的最大增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