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不完全统计,自4月1日起,广州、青海、南昌等多地开始进行年度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按照相关规定,逾期不进行认证,可能会被暂停发放养老金。想恢复并补发养老金,则需补办相关的手续。
从4月1日至6月20日,广东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开展2018年度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协助认证业务。令人欣喜的是,在广州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可首选使用广东社保APP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实现领取资格认证,也可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到对应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如属于外地定居人员,也可委托他人办理。逾期未办验证者,将从2018年7月起停发养老金。
每年进行一次资格认证,早就成了许多地方企业和社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的基本程序。这一程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冒领养老金,确保基金安全,进而保障全体参保缴费人员的根本利益。事实上,过去也确有异地退休安置的老人去世后,其亲属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软肋继续领取养老金的事件发生。后来,逐步采取了由当事人到服务窗口签字“认证”的方式,以证明“活着”和“我是我”。
只是,“当面认证”虽然避免了“假冒”,却也给不少当事人带来了麻烦。尤其是年老多病以至于卧病在床的老年人,要到服务窗口“认证”,既折腾了亲属,更折腾了当事人。近些年,因为“认证”折腾老年人的个案不胜枚举,以至于认证本身也遭遇了公众的集体吐槽。无疑,“资格认证”是必须的,不可或缺。问题在于如何予以认证,如何让认证不至于成为折腾当事人的一种负担,这委实需要职能部门积极应对。
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近日,有群众反映称,陕西宝鸡企业退休人员在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时,要下载“宝鸡职工养老”APP,注册、认证步骤有很多,还要刷脸才能认证成功,这让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很尴尬。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数据互通共享的便利,创新认证方式方法和途径,以更为人性化的便捷服务普惠老年人。
令人欣喜的是,多地针对资格认证难均有些新的举措。如在深圳,参保人可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自行操作办理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在哈尔滨,身份证年龄达到或超过80周岁、患病卧床等行动不便不能前去社区服务网点进行资格认证的人员,可在生日当月,添加哈尔滨市社保局QQ号码为好友后,进行视频认证;在徐州,可使用手机下载并登录“徐州人社”APP,进入到“养老认证”模块,按照操作说明进行认证。
无论是从网上认证、机构认证、表格认证、APP认证,还是预约上门等,都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服务于老年人,成为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不折腾的标准配置。主管部门也应出台相关细则,让养老金资格认证更加方便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