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围绕打造“银龄幸福和谐工程”新亮点,将建设农村“银龄之家”,作为做好农村老龄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对上挣一点、财政补一点、镇街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的筹资方法,积极筹建以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银龄之家”,极大地丰富了梨乡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市近14万农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养有保障;老有所乐,乐有舞台。农村“银龄之家”建设按照“四化”标准,引领着梨乡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由“物质型”向“物质+精神型”转轨。
一是设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多年来,莱阳市老龄办根据市政府《关于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屋建设银龄之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银龄之家建设的任务和标准。每年坚持对有建设任务的村(居)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设计、统一标准。该市规定村居银龄之家要具有“三室一场”:即娱乐活动室、体育活动室、阅览室和室外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三室”有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设施,房屋建筑安全,有开水供应设施、卫生间(厕所)。“三室”总面积能容纳全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同时参加娱乐活动,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能容纳全村二分之一老年人同时开展健身或文化娱乐活动。同时配备配齐老年人常用活动器材,有电视机、影碟机、音响等音像器材;种类比较齐全的棋牌等常用文化娱乐用品;乒乓球、台球等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器材和适合老年人的室外健身设施和器材。在建设过程中,莱阳市老龄办多方运作,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证老年人活动室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
二是管理制度化、使用经常化。为加强对农村“银龄之家”的管理使用,形成制度化,莱阳市老龄办积极筹措资金将《农村老工委工作规则》、《银龄之家管理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图释》等有关内容,印制成大对开挂图,发到每一个村居“银龄之家”。围绕管理使用工作,结合当前农村新特点,莱阳市老龄办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作为,印发了《农村“银龄之家”的建设管理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银龄之家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使用好。每个农村老年活动室必须由一名老干部或老教师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各类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农闲季节每天全天开放,农忙季节根据需要适时开放。每周安排好学习日和娱乐日,并且与镇街的老年大学相互联动,农村的老人既可定期参加镇街组织的学习娱乐活动,又可邀请镇街老年大学教师或老龄办的干部到村老年活动室组织老年人开展学习娱乐活动。老年人相聚在老年活动室一起看看电视,听听法律法规辅导,学习一些保健知识,相互交流农民致富经验。为丰富农村“银龄之家”的学习内容,该市村集体每年为村居银龄之家订阅《中国老年报》、《老年生活报》、《山东老年》等老年类报刊不少于5种,保证各类老年图书不少于1000册。
截止到今年7月底,莱阳市已连续8年建设农村银龄之家426处。农村“银龄之家”在梨乡成为了“服务老人、活跃生活、弘扬正气、净化村风”的科学文化阵地。
(来源:莱阳市老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