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个人税延养老险正式在上海、福建和苏州三地试点,试点期限暂定1年。税优养老险政策试点后,哪些人群将受益,可为人们节省多少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大童保险服务寿险事业部赵越告诉记者,所谓税延养老险,是指允许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在个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税。由于退休后收入通常大幅低于退休前,这意味着领取保险金时投保人要交的税款变少,同时降低了投保人当期的税务负担。可以说,个人税延养老险是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税收递延来激励个人购买意愿,引导个人做好当期消费和延期养老消费之间的平衡,提前做好养老金的储备。
适宜哪些人群?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在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规定,此次试点政策的适用对象包括工薪一族、个体工商户等。对于供职于企业的员工,通过计算月收入16667元就是一个分界线,月收入低于16667元的人,可以享受月收入6%的税前列支额度;月收入高于16667元者,则能享受每月1000元的税前列支额度,缴费期间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时再缴纳相当于7.5%的税款。
值得关注的是,税延养老险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在缴费期间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税延养老保险金时,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举例说明:李先生税前月收入是10000元,则月收入的6%即为600元,这部分存入税延型养老保险账户。当月个税可少缴120元。领取时,对其75%的部分缴纳10%的个税,即为600元×75%×10%=45元,每月可少缴45元个税。这里,还没有考虑保险金增值的部分。再从另一例子来看,王先生,30岁月薪20000元,按照试点扣除标准,可以有1000元免税额。每月缴纳1000元,到60岁退休时,共免税30年,合计免税收入为1000×12×30=36万元。退休后36万元的25%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比例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也就是2.7万元,剩余33.3万元,而且其中不含有可能出现的增值收益率,收益部分也是暂不征税的。若不免税,30万元需要缴纳9万元个人所得税,剩余21万元。
如何投保税延养老险?
由于涉及税收优惠,流程相对复杂,个人投保需要经历多道程序。首先,需要开设一个用于归集税延型养老保险缴费、收益以及资金领取等的银行个人专用账户。其次,到保险公司购买符合条件的产品。购买成功后,会收到来自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信息平台出具税延养老保险扣除凭证作为扣税凭据。最后,将相关凭证提供给所在单位,单位按照要求办理税前扣除有关事项。
如何领取养老金?
当投保人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后,可按月或者按年领取商业养老金,原则上领取期限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如不幸身故、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等情况,可一次性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