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实施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进人本世纪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老龄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了专门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有序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持续增强,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更为完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家庭养老传统和孝亲敬老文化得到弘扬,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日益增强。这一切,为统筹配置国内外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我国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坚持着眼长远与谋划当前相结合,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道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尤其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建立了养老、医疗、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发展道路。
总体上看,我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具有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