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老年人约208万,占老年人总数的56.22%。近年来,吉林省老龄办着眼于解决农村老龄群体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为重点,农村老年群众组织为依托,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新路子,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养老服务难题。
珲春市马川子乡马新村68岁独居老人黄龙学长期患病,行动不便。村里每天安排义工为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说话唠嗑。
据了解,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是建立在村屯、最直接服务于农村老年群体的载体和平台,其宗旨是利用村屯集体闲置房舍等资源改(扩)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在大院内为本村屯老年人开展带有公益性、互助性的养老服务和其他公共服务,并组织爱老义工和健康低龄老人为村屯其他老年人提供卫生、康复、教育、文体、家政等项服务,使他们不出村屯就可以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在延边、白城等地开展了农村养老服务大院试点。目前,全省已建成养老服务大院1650个。
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立的同时,养老服务方式也得以创新。一方面,针对高龄、失能或半失能的老年人,采取“服务送上门”的服务模式:一是设置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二是动员义工志愿者与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三是村干部、老协会员对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的生活实行包保服务。另一方面,采取“老人走出门”的方式,动员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在养老服务大院里享受日间照料、就餐、健康保健等服务,使他们更多地融入社会。
经过三年的实践,吉林省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建设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形式多样化”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