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会上的精彩观点,已经嘉宾审核。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在指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未富先老,而是未备先老,我国应当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养老金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占据了支柱性的地位。目前,中国特色养老金制度框架已基本建成。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透露,截至今年4月,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2亿人、全国85%以上人口。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评价,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转型,但目标仍然模糊,结构严重失衡。
面对问题,上述嘉宾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应尽快筑牢养老保险三支柱,加快实施顶层设计以促进发展。首先,建议全面启动中央调剂金制度,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其次,应当加快法制法规建设,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发展;然后,应当加快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储蓄的试点,总结经验、迅速推广。尤其是拓宽第二三支柱的发展空间,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加快提升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养老金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公信力。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平安养老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甘为民表示,保险公司应凭借其专业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充分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以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推进医养结合,丰富保障层次并形成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公司应提升专业、充分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特点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助力推进养老保障改革。
此外,我国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急需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走向定型,其中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至关重要,国家应当加快推进全国统筹步伐,同时尽快从政策上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或职业年金、商业性养老金的不同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