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渐入老龄社会。关注老年人,做好养老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团结,传承中华孝道,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老龄部门的工作重点。
一、建立服务长效机制
完善法制体系建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修订版)为指导,制定配套性法规《社会养老机构管理条例》,规范和约束经营性养老服务行为,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养老服务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针对养老服务机构行政违法(无照经营、以医代护等)、侵害送养老人合法权益(殴打、虐待、侮辱、克扣生活待遇、降低服务标准等)、养老服务合同签订不规范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问题处理机制(双方协商、行政调解、法院诉讼等),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使“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理念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慈孝”文化,积极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把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着力夯实民政、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卫生、人社等老龄工作成员单位在发展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任务责任,各自主动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沟通,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构建资金保障机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形成专项资金,建立和规范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广开渠道、积极筹措,扩大福利彩票、慈善事业和社会捐赠等资金支持;优化资金结构,形成稳定的资金投入比例。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总量,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由单一到多元,构建以政府养老资金为基础、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支持长效机制,寻求保障民生和经济增长的平衡点。
扶持养老服务产业。老年人是夕阳人群,养老服务是朝阳产业。养老产业涉及社保、医疗、保健、家政、信息多个领域,点多面广、产业链长、投资回报缓慢,通过政府补贴、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税费优惠政策(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公益捐助税前抵扣,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或减半等),重点扶持六大产业: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业、老年康复护理业、老年家政服务业、老年文化教育业、老年宜居服务业、老年金融理财业,加快养老服务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适合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文教娱乐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生活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便利店、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繁荣老年消费市场,以市场化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推行创新市场养老服务。市场养老创新,提倡消费养老、以房养老、智慧养老模式。消费养老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将商家让利行为(优惠折扣)转化为居民养老金(每笔消费通过银联渠道返点到个人养老账户)以供退休提取、养老所需,有助于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消费,缓解养老经济压力;以房养老是指“前半生用钱买房居住,后半生以房换钱养老”,融通房产资源与货币资源提前套现,实现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智慧养老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电子设备、云计算、物联网等实现养老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二、建立养老服务机构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明确一把手为老龄工作第一责任人,出现工作失误,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推进老龄部门建设,按老龄化比例,配足工作人员,配足经费,安排高素质人才进老龄部门工作,配足配强老龄部门领导班子。乡镇一级安排有文化、有爱心的年轻人进老龄部门工作,让老龄部门有职有权,敢管事,管好事,人人为老人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继续推进和完善对涉老案件的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制定和完善老年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咨询服务等制度,有效预防和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落实好各项老年人优待政策,继续开展各类敬老孝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狠抓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社会化养老运行机制,制定出台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建设用地、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新建老年公寓建设步伐,广泛推进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积极开展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
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强社会辅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项目支持,给予财政资金倾斜。通过购买服务,建设一批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老年服务之家等设施,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在农村,依托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配套搞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各种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餐饮行业等现有市场服务资源,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将社区与政府、市场和老年人有机联系,丰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推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支持引导职教中心开设养老护理、老年人服务等专业,培养壮大一批年轻、有专业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壮大养老助老志愿者队伍,动员广大志愿者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洗衣、打扫卫生或陪医、陪护等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空巢、病残、失能老人结对子,开展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等互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