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养老保障是重要的一环。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更是我省响应党中央关于养老服务关切的重要举措。
近日,全省养老服务质量媒体万里行记者一行来到眉山市洪雅县中保镇宋安村,当地93岁村民黄君义正坐在宋安村日间照料中心的书画室里练着毛笔字。虽然年事已高,黄君义写的字却遒劲有力。
如今,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洪雅县已经萃取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即三级联动。像黄君义这样的老人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作为分中心的宋安村日间照料中心,在这三级当中,无疑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我们洪雅县按照省民政厅、市民政局总体的要求和部署,把敬老院改成养老服务中心,村上的改为分中心,在组上还设立了服务点,这样就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的服务体系。”洪雅县民政局局长余松介绍,三级联动让当地的农村老人充分享受到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成果,实现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全覆盖、无死角目标。
“为农村的老人提供日托服务、便民服务、生产生活照料等一系列的服务,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农村老人就近就地享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这些服务都是贴心、接地气的服务。”余松告诉记者。
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二字当然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此,洪雅县当地创新提出“积分制”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当地志愿者、党员等5支队伍,对当地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精准服务。而这些服务,均采取“低偿与无偿相结合”原则,让当地老年群体得到真正的实惠服务。在低偿服务上,采取积分的原则。志愿者每服务1小时,可积1分,1分可兑换3元钱。这些积分都可在当地便民中心的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不过,想要成为志愿者,却并非没有门槛。“我们对专业志愿者都是精挑细选,一是热心为老年人服务,二是老年人要接受他,三是要低偿。”在洪雅县中山乡人大主席鲜元平看来,爱心与专业能力,无疑是志愿者申请加入的一块“敲门砖”。
其实,除了服务队伍的严格要求之外,洪雅县还对服务内容进行了升级,即开展集中服务、特定服务、分散服务、紧急服务以及订单式服务。将服务形态变被动为主动,让服务内容去形式化、更接地气,让老人们真正享受到更专业、更精准的高效服务。
“老年人喜欢啥子我们就整些啥子,我们就采取这种方式,吸引老年人来这里接受服务。满意度起码提升到90%了,以前的满意度最多百分之三四十。”余松指出,在养老服务机制上实现镇、村、组的三级联动,在服务形式与内容上更新换代,这就是洪雅县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上创新提出的“355”模式。
据了解,除了“355”互助养老服务模式以外,洪雅县还定期对当地农村老人开展法律援助。当地民政局还联合司法局等部门,对当地虐待老人、不孝顺老人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洪雅当地的农村养老逐渐活了起来,乡村风貌呈现出更加和谐生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