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的“跨楼天桥”总是让布鲁塞尔让•范阿公立养老护理院的参观者印象至深,日前成行的记者亦感如此。患痴呆症的老人也可以在此天桥散步和晒太阳,安全无虞。而这只是这座养老院对老人无微不至的诸般呵护之一。
这里的180位老年居民不太容易迷路。记忆力减退、记不住楼层不要紧,这里4层楼每个楼层的专属颜色提醒你到了哪里;房间门口贴着主人的名字,还有照片。
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0岁,每5人中有3人超过80岁,他们住在120个单人间和30个双人间里。所有房间和过道都有墙壁扶手,帮助他们行动。房间的窗台都比较低,方便他们眺望外景;因为他们大多要坐轮椅,视觉高度降低。各楼层有护士站,各房间有紧急呼叫器。二楼的老年痴呆症专区,电梯和楼梯门全有磁卡控制,防止老人无意识出走。整栋建筑内环封闭,大门只有一个,以便门卫观察老人出入。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让•范阿养老护理院在去年9月运营之初吸引了万里之外、人口日益老龄化的日本派团前来实地考察。
这里的老人有130名工作人员照顾,包括10名管理人员,护士护工62人,餐厅、洗衣、理发和勤杂共49人。还有两名工作人员专事为老人组织文化活动。老人心理、神经、肢体等方面的健康有10名医疗师分管。
在比利时,理疗师、康复师、心理医生等专业医师及相应医护设备的配备正是养老护理院与养老院的区分所在。后者只配备护士。养老护理院工作人员都须持相应的上岗证书,受过专业培训。陪同记者参观和介绍情况的院长助理杜丽欧女士本人就毕业于大学的社会福利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相关法律、心理学、社会医学、哲学、方法学和神学。
这座由政府社会保险机构斥资1800万欧元兴建的低能耗建筑占地近1.2万平方米。据介绍,比利时的养老机构本不够用,老人们更是排长队等待进入这里,只能最困难者优先。院长莫洛女士说,来这里的老人病史都经检查,精神病患者和有暴力倾向的老人是不收的;公立养老护理院面向所有阶层,入住者教育背景和生活习俗多样,存在比较多的日常相处问题。
莫洛女士还介绍说,养老护理院相当于老人宾馆,食宿收费,这里每人一天46欧元至51欧元,个人收入低于收费标准的由社会保险机构补贴。让•范阿养老护理院日常管理、财务、食品安全和消防等事务都要接受主管部门的年检。比利时对养老机构的监管非常严格。在记者近日也去参观了的瓦隆大区一家私营养老院,警察一年两次调查入住老人的食宿反映,消防、电气安全等检查一年3次,经营者一年参加两次付费培训并须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培训内容涉及法律、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这家创立于1977年的普通私营养老院有17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2人,包括院长马特芙本人,护士护工10人,按摩师1人,勤杂工4人。那里收住的48位老人平均83岁。在比利时,私营养老院不享受任何政策优惠。马特芙说,她的养老院盈利不如从前,只有采取如聘用罗马尼亚籍护士等措施来降低成本。目前,该院收费每人一天42欧元至46欧元,调价须向物价委员会申请并递交收支账目。
其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利时养老机构一度无序发展,老人被虐丑闻和法律纠纷不断。1991年起,比利时开始通过立法和行政法令对养老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并根据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公众要求,每两年修订一次。
人口1100万的比利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四分之一为60岁以上老人,五分之一年逾65岁。老龄化支出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8%。不过,在比利时,老年未必老弱。调查显示70岁以下比利时老人中,有七分之一甚至一年中旅游5次,他们社交活跃,生活完全自理。比利时政府因此从1996年起调整政策,针对残疾、重病和高龄“老弱”人群,重点发展养老护理院,同时压缩普通养老院,关闭不达标者。
(来源:新华网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