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我本以为可以捂紧钱包的,后来不由自主
60岁的李阿姨:我已经退休了,在家无聊,是在报箱里看到会议通知的。上面说送节能灯,又说是“节能减排办公室”组织的,就决定去听一听。我想我只要捂紧钱包就行了,我不会买,我就是去领免费东西的。
到后第一天,他们说购买产品当场返现,好多人花100元买蛋白粉,就能返还120元。第二天,还是买了当场返现,而且比第一天返的还多。第三天,他们说金枪鱼油胶囊特别好用,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帮助,而且当天只有4个优惠名额,500元一瓶,买了还能当场返现600元。
到了第四天,购买产品不能返现。现场接入了全国视频直播,厂家的副总说,这些胶囊只有在这个会上才能优惠买,买一瓶送3瓶,还送很多赠品,赠送的电饭锅还是大牌子。
一开始我是不想买的,后来还是不由自主地买了。回头想一想,一个原因是老年人太寂寞了,现场的那些小伙子,嘴巴都特别甜。另一个是不敢不买,我们的儿女信息、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他们都知道,有点害怕。
会销人员:我们针对客户层层诱导,“看人下菜”
会销“讲师”肖某:我们从2016年6月到2017年4月搞了58次会议,卖了2000多万元。为什么会用四天的会议销售,就是要一步步引导,缺一步,消费者都有可能不买账。
以赠品为诱饵,层层进行诱导式营销。我们就用金枪鱼油胶囊这个主产品进行推销,先营造买产品不用花钱的消费心理暗示,再推出这个产品,以虚高价值、夸大作用,诱导会场老人争相购买,让消费者有“赚了”的感觉。最后,我们把金枪鱼油胶囊、电饭锅、貔貅摆件等商品组成一套,购买价是近4000元。
在四天的会议上,我们也不是一下子把产品推出来,而是有一整套的话术和流程。我们还会针对不同客户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方法诱导:有些是随声附和型,他们内心已经决定今天不买了,那我们就会干脆问为什么还不买,突如其来的质问会让他们失去辩解的余地;有的是强装内行,我们就先假装顺从点头,说“你对这个产品了解很详细,你是否现在就买呢”?有的是虚荣型,我们就极力赞扬,假装尊敬他,让他顾及面子咬牙买下;有的非常理智,我们就强调产品的实用性。
其实这些产品都是很便宜的,貔貅摆件每个二三十元,是从义乌等地批发来的,野山参也就几十元的价格。
执法人员:要把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监管结合起来
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执法人员:单靠行政机关做这个事情太难了。这不仅需要多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全社会形成联防共治。
行政机关面对老年保健品欺诈这样形式隐蔽、地点封闭、产业链上下游分工细致复杂的案件,执法手段和能力都还有待更新。譬如这个案子,我们去一家宾馆调查一个会销人员,敲门就敲了20分钟,进去发现她用衣服把电脑、手机等都包起来,从窗户里扔出去了。幸亏是二楼没有扔坏,我们才提取到很多证据。
会销案件都是类似的,厂家、代销、再到终端,关系链都是断开的,中间人和厂家联系,再和会销公司联系。作案手法多样,行为非常隐蔽,查处也非常难。
我们认为,要把企业的信用监管和个人的信用监管结合起来,从事类似活动,要对个人有一些规制手段,让个人信用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