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龙潭街道方圆100多公里,统计数据显示,全街道60周岁以上老人1.65万人,其中留守老人近4000人。其中空巢、独居、三无老人、五保老人300多位。在今年春天开辟的“邻里小餐桌”外,街道在两年前重点打造了具有连锁品牌特色的为老服务项目“好邻养老社”——倡导邻里互帮,构建互助网格,如互助聊吧、互助菜园、互助餐厅、互助缝补等互助项目及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
“好邻养老社也是当下贴近农村养老服务需求而浮现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街道下辖的24个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在这个机构下为1.65万名老人提供服务。”龙潭街道副主任张福俊介绍,平时村里老人来服务点下象棋、聊家常、打扑克,生活比原先待在家里充实多了。街道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小组开设“好邻养老社”服务站点,租下村民的房子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改造。一般4—5个村民小组设一个点,让老人们走路5分钟就能来站点活动。
张主任介绍,目前“好邻养老社”已有一个中心和16个服务点,好邻养老的实惠正在向所有村居覆盖。记者在龙潭街道好邻养老社服务中心总部看到,这里有爱心理发,华溢舞苑,银发学堂,健康小屋,中心厨房等各功能室10多间,为街道全域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太平村村委书记胡春告诉记者,好邻养老社的邻里互助墙,通过“微力量”和“微心愿”将老人的服务与需求对接。“微力量”第一种是街道通过在多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或市区街各部门三级免费送服务的形式;第二种是各村委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特色或在辖区范围内吸纳有特长的低龄老人、社工奉献爱心,以组团化的形式加入到邻里互助养老队伍中。“微心愿”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或者利用社里心愿墙收集老人的建议与想法,街道和村居人员定期对老人进行回访,通过充分沟通,了解老人需求的同时,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
龙潭街道的“好邻养老社”服务站点也在探索打造医养融合。街道中心已成立医务室,聘请1名医生和1名护士,重点是有针对性地上门助医,为老人解决基本的医疗需求。今年“好邻养老社”服务站要延伸到24个村居,并重点打造4个示范站点,帮助龙潭街道的农村老人在5分钟步途内获得较为丰富的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