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养老产业的问题,不仅招人难,而且流失大,管理人才更为缺乏。这些年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导致养老产业整体人才不足,服务不规范、质量低等问题凸显。下面小宝带大家分析下养老产业人才缺乏的原因。
1.养老服务专业化,培训体系不足。养老服务更需要专业化的技能应对老人各种突发状况,而目前养老产业所能提供的培训渠道并不多。之后除了养老机构将开设必要的培训课程外,各类院校也应加速对于养老产业专业的开设,与养老机构对接,以满足供不应求的养老市场,帮助养老产业发展。
2.职业得不到认可,导致人才缺乏。目前养老从业人员面临社会地位低,收入待遇低等明显问题,直接导致人员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服务缺乏动力与热情。
3.政府政策对于行业人才引入支持不够。大部分养老机构目前仍然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导致在用人方面更加畏手畏脚,不敢增加人力成本,导致养老机构人员不足,人员服务质量跟不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项问题,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这有可能需要在特定时间内政府对于特定条件下的人才从业支持或财政补贴,需要政府给出更明确的指导。
7月19日下午,市长蓝绍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及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等工作。副市长华静、储永宏、孙建友、蒋跃建,市政府秘书长翁国玖出席。
会议研究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相关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民生,也是助力创新名城建设的有力支撑。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创新创业、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小微企业等岗位工作。要构建长效机制,创新政策措施,落实待遇保障,拓展工作空间,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要坚持齐抓共管,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纳入就业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区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整体推进,形成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服务基层的工作合力。要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学生知晓政策、掌握信息、激发热情,踊跃投身基层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典型,形成大学生在基层就业成长光荣的良好风尚。
会议审议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会议强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意识,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要强化民生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培育全新业态,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养老服务行业监管机制,重点加强对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安全等监管力度,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强化落实意识,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健全配套政策,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在实处,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共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会议研究了加强城市治理与服务工作。会议要求,聚焦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和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全面提供精细化城市公共服务,切实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会议还研究了调整全市供热价格管理等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