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俊武:从第三支柱到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战略
作者:   来源: 千寻生活  2018-08-2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上午好,我长期从事老龄社会和老龄科学研究工作,今天这个话题也是我一直很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听了前面几位专家,尤其是董克用教授介绍的非常好,我非常赞同。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怎么把关于第三支柱的构想变现,我的主题就是从第三支柱到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战略。
  我想先提出三个关健词,第一个是"飞起来",第三支柱建立至今已有20多年,尤其最近几年大家觉得第三支柱是一个风口,但为什么在风口仍然飞不起来?我提这个关健词,目的是希望大家,特别是金融界一起思考这个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动力,刚才董老师讲第三支柱要成长起来必须要有动力,谈到税收激励的问题,税收激励的确重要,但还需要其他动力刺激,比如要有危机意识,也就是长寿之后人在财务的风险问题。
  第三个关健词是理论,在理论上很多问题需要想明白,即使具体方案已出,但背后的理论支撑还需再深入思考。
  首先,讲一下第一支柱困境的根源。什么是困境呢?大家都很清楚,2017年的GDP是82万亿,住户存款是65万亿,非金融企业的存款是57万亿,我们的寿险业务是2万亿。2017年老年人增加1千万,现在30到59的人口是6.35亿,40到59岁的人口4.27亿。这些人手里大多没有长钱比如保险,存款储蓄严格讲不是老龄金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对现在的老年人和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将来怎么办?如果不解决,也就是人变老,但钱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长寿之后的老年期没有预算,这个问题不想办法,将来问题可能更大,甚至演变成为社会危机。
  第三支柱发展缓慢,我们当前的老龄金融空缺巨大,未来的缺口更大。现在看来,三四十岁的人钱不够,要买房子,房地产掏走了我们的钱,挤占了资源,包括挤占了人们年轻时为长寿老年期做好金融准备的资源。
  第三支柱发展困境的根源很多,我不多说。谈一下应对老龄金融顶层设计,第三支柱"飞不起来"的原因在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加上前面两个支柱是社会保障的问题。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的问题,例如公共税收财政体系的问题、房地产挤占资源的问题以及全社会对长寿风险的认知问题。今天是理论探讨,我认为,三支柱的问题表现在社会保障之内,但根源是不是在之外?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或者老龄金融的问题,根源恐怕在于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顶层设计没有做好。2016年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但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具体的超越于社会保障之上、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战略安排。
  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顶层设计是什么?一方面,针对老龄社会的设计还不是单单的三支柱,三支柱还是比较狭窄的。另一方面,个人、全民应对长寿老年期的金融方案还不清楚。我们三支柱理论飞不起来,是不是说法有问题?或者是水土不服?这些问题都需要跳出三支柱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圈子来重新审视。
  我们现在主要谈一下怎么把第三支柱做起来。我们是不是在三支柱之内谈三支柱,在社会保障之内谈三支柱。理论探讨就是思维框架推演,如果框架错了就比较难,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提法是十九大报告的提法,更准确的表达应当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大金融框架下的三支柱。
  老实说,现在金融机构的观念、体制、技术落后于时代。我们的老龄金融和整个金融体系目前还处在年轻社会,已不能适应老龄社会、长寿时代的需要。目前第三支柱飞不起来,仅仅是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动作,要不然第三支柱飞不起来,可能50后、60后问题不大,70后、80后、90后问题就非常严峻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如何看待第三支柱?第三支柱本身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水土不服?理论本身是不是有问题,我提出来作为一个思考,三支柱理论仅仅是看个人的生命周期,对整体金融体系应对老龄社会的考量不够。
  还有一个问题,第三支柱理论不是从老龄社会的角度建构新的金融体系。三支柱理论是根据发达国家,结合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提出来的,到我们中国很多地方水土不服,比如说政府责任的问题、财税问题、观念的问题,还有城乡二元的问题。
  三支柱的现状,我不多说。第一支柱的问题,全国统筹已经到不是商量,不是出台一个意见的问题,要采取大动作。有点像1982年计划生育出台之前,有的说多生,有的说少生,这个东西不能商量,基础养老金就应该有这样的高度,不应该各省再去博弈,应该有一个基本国策支撑它,不然全国统筹也很难实现。
  递延税是个好东西,现在目前运行的还可以,但是光靠这个还是不够的,银行基金收入,还有其他的渠道怎么驱动?如果没有大动作,如果第三支柱没有发展起来,结果会怎么样?这应该是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应该研究的问题,2020年能否完成十九大的任务很难,未来70后、80后、90后有一个很好的晚年,还是有很多困难。
  结论,我们不是第三支柱本身的问题,而是第三支柱之外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问题,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这三个问题加一起就是社会保障之外的问题。我们应该把第三支柱的问题和社会保障之外的问题提到应对老龄社会的高度才能把问题说清,结合自己的国情,把发展老龄金融的外围打扫干净、把主渠道打通,第三支柱才能飞起来。比如,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长寿风险的金融教育,这个事情应该是党和政府去做,而不是金融机构,如果是金融机构做老百姓可能不是很信任。政府第一要务开展金融教育,第二是把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到基本国策。
  第三,第三支柱的问题不是个别几个部门商量的问题,应该是最高层的决策问题。
  第四,抓紧研究制定应对老龄社会的中长期金融规划。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要研究顶层设计,三支柱的问题是人社、财政、发改相关多部门协同的问题。董老师已经提了很好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必须要把它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策这个大篮子里,才能有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第三支柱才能飞起来。
  一句话,第三支柱问题的根源在外,发展第三支柱不能就事论事,要在应对老龄社会的基本国策上想办法,第三支柱才能真正飞起来。谢谢!
  注:以上内容为发言者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2018年上海峰会上的发言实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