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初步覆盖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亿元建设和完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滨海新区第一、第二、第三社会福利院,设计床位分别为1000张、500张、500张。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养老等社会事业在滨海新区也同步推进。根据老年人口多、养老压力大的实际情况,新区积极创新养老模式,逐步构建起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并初步覆盖全区,以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

  大力拓展多种养老模式

  目前,新区有老年人19.9万,占到了总人口的18.05%,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的比例将突破20%。新区大力拓展居家养老模式,由政府出资购买家政服务,通过发放代金券的形式,将养老服务送到困难老人家中。目前,全区已有千余名生活困难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政府补贴,今后还将继续扩大受助范围。同时,全面推进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建设,主要服务能走出家门的老人,他们日间可到社区照料中心生活,晚上再回到家中。如今,新区已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1个,日间照料站68个。

  在福利性养老机构方面,新区现有养老机构21家,床位约1200张。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情况需求,新区不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十二五”期间,将投资5亿元建设和完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滨海新区第一、第二、第三社会福利院,设计床位分别为1000张、500张、500张,主要收养“三无”、“五保”、低保等困难老人,以及部分失能和半失能的社会老人,有效缓解国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年底前,他们将先行启动第二、第三和新港街贻芳养老院的建设。

  今年,新区民政部门在加快推动养老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发展体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推进保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老年人康复医疗园区和老年人宜居社区项目建设,支持保税区做大做强老年人用品销售市场。

  将再建一批服务设施

  到“十二五”末,新区还将再建3个示范性托老所、51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以及一批老年助餐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新建或改造3所老年大学等一批老年服务设施。同时,将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养老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保障,逐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在开发区,为进一步服务企业,开发区人力社保局经与市人力社保局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绿色通道”,大大简化了区内企业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特别是针对一些大企业成建制转入人员需要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的,如果一次办理转入的人员数量在50人以上,市、区两级人力社保部门将直接到企业开展现场办公,当场进行审批。

  在塘沽,民政部门在全市率先尝试发放“服务券”计时服务老年人,以往一味的资金帮扶变为购买专业养老服务。目前,这种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覆盖塘沽所有街道,受益老人近600人。这种养老服务的对象是塘沽范围内享受低保或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可以享受每个月30小时至42小时不等的专业养老服务。
(来源:天津政务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