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了题为《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摸底普查数据》的报告(报告作者:北大高级访问学-朱宝生&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晓春),这在严重缺少行业数据的养老行业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些数据的背后,到底揭示了什么?
NO.1 北京现有“非法养老床位”6105张
【报告原文】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年“北京市居家养老相关服务设施摸底普查”项目,本次普查共调查了北京市16个区460家养老机构,获得符合条件的460家养老机构数据。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每个养老机构平均设计床位数为210张,在民政局备案注册的平均床位数为197张,而目前实际使用平均床位数为104张。全市所有养老机构设计床位总数为96540张,在民政局备案床位总数为90435张。”
【作者点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实际床位总数为96540,但在民政局备案的只有90435张,缺口高达6105张,也就意味着在民政局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床位数要少于实际经营的床位,从行业实际走访情况分析,这个结论是靠谱儿的。
截止目前,已经开业的养老机构中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大致可分为2种情况:
①全部床位都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
②部分床位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这其中除了一些不正规的民营养老机构外,一些知名公司的养老项目也存在这个问题。
NO.2:北京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依旧不足50%
【报告原文】目前正在使用的床位总数47964张;实际使用床位占设计床位的比例或利用率为49.7%,实际使用床位占备案床位数的比例为53.0%。
【作者点评】2015年5月26日,北京市第一部养老产业蓝皮书《2015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中数据显示,当时全市养老机构入住率平均在40%左右。
转眼三年已过,当时间来到2018年,全市实际使用床位数为49.7%,依然不足50%,床位不足与床位空置的对立现象仍然同时存在,一方面印证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也预示了这种需求的“脆弱”,在目前项目获取难度、运营成本不断加大的趋势下,实际上“有效床位供给”越来越难。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报告中提到的“四个核心结果与分析”。
、
NO.1:自理客群入住影响因素分析:医疗服务越多,入住率越低;收费与入住率没有直接显著关系。
【报告原文】医疗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养老机构自理老人入住率反而降低4.5%,反映了医疗服务的增加虽然提高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但是并不能保证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高……研究结果虽然没有显示自理老人入住率与养老机构收费有直接显著的关系,但是却与政府的优惠政策关系显著,这一结果与北京市养老机构的政府补助和政策优惠力度大有关。
【作者点评】平心而论,当看到这两个结论时,确实颠覆到了我的常识和认知。
首先关于医疗服务,作为从业者,我们都知道无论对于自理还是失能、失智客群及其家属,都有极强的依赖性和信任度,从养老机构实际运营情况看,具备医疗资质、医保定点的机构在入住率和入住速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关于价格与入住率的关系,即使抛开养老,在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产品,价格无疑都是最重要的那个影响因素之一,这是基本商业常识。
那么,报告是通过哪些变量得出的这些结论呢?报告显示共设置了5个变量,依次是:减免企业所得税、各类运动场、医疗服务、舞蹈室和失智专业照护,看来问题首先出在了变量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混乱。
NO.2:半自理客群入住影响因素分析:医护配比、生活照料、专业照护与提高入住率正相关。
【报告原文】医护人员数量的增加、提高政府补贴优惠、提供心理慰藉、增加生活照料及提供足够的失智专业照护有助于提高半自理老人入住率。这反映了缺失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需要专业护理照料,与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相比,失去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专业照护的需求很迫切,对服务的综合化和专业性要求比较高。
【作者点评】同意。
NO.3:非自理客群入住影响因素分析:生活照料服务的增加反而影响了入住率的提高。
【报告原文】生活照料服务本应该是非自理老人需要的服务,可是从模型结果却发现生活照料服务反而影响了养老机构入住率,这一结果反映出非自理老人(和家属)对养老机构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和质量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养老机构入住率。
【作者点评】区别于医疗护理院和医院,养老机构核心服务是生活照料,因此对于非自理客群,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运营中,生活照料服务一定与入住率正相关,显然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个分析结论与常识的背离,因此补充到“可能与客户对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相关”。
NO.4:养老机构总入住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提高医护配比和专业照护可提高入住率,但收费对入住率影响并不明显,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会降低入住率。
【报告原文】模型结果虽然没有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率与养老机构收费有直接显著的关系,但却显示与政府补助和政策优惠有关,这一结果说明,费用在养老机构入住率上是有影响的,可能由于北京地区收入比较高,政府补助和优惠力度大,因此养老机构的收费与入住率的关系不是非常显著。模型分析发现,提供法律援助反而影响了养老机构入住率,这与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不强的思想意识有关,老年人即使遇到与子女赡养、养老机构侵权有关的法律问题,也不希望走法律途径,而希望自行解决。
【作者点评】
最后,在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报告作者也提到四点:
★第一,运动场所和舞蹈室变量反映老年人对运动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情况,自理和非自理老人的需求不同。
对于自理老人,结果显示两个变量与自理老人入住率的相关系数在小于3%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说明休闲娱乐和运动设施投入越多建设越好,自理老人入住率越高。
与其相反,舞蹈室、运动场所两个变量与半自理和非自理老人的入住率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说明缺失自理能力的老人不需要相关的运动娱乐设施。
★第二,医护专业技术人员数和失智专业照护两个变量反映的是老年人对医疗照护的需求,它们也反映了养老机构医疗护理水平的情况。
对于半自理和非自理老人,结果显示两个变量与老人的入住率都是正向显著相关的,说明增加医护人员和提供失智专业照护可以提高半自理与非自理老人的入住率。而对于自理老人,结果正好相反,这两个变量与自理老人入住率的相关系数是负值,说明能够自理的老人不需要专业的医疗照护[10]。
★第三,模型结果显示生活照料与半自理和非自理老人入住率也关系显著,说明缺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是需要生活照料的,同时模型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有正向也有负向的。
这反映了,一方面缺失自理能力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养老机构所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务还有不足,还不能满足入住老人和家属的要求。
因此,养老机构要加强自身软件投入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入住。模型结果也显示了心理慰藉与半自理老人入住率正向的显著关系,说明了心理慰藉也是提高半自理老人入住率的影响因素,而对于其他老人,心理慰藉的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
★第四,通过4个模型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养老机构入住率与养老机构收费的关系不显著,但是却与政府补贴以及政策优惠显著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北京地区收入比较高,政府补助和优惠力度大,因此养老机构收费对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影响不大,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性,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个结论[15-18]。
总的入住率影响因素与半自理及非自理老人入住率的影响因素基本是一致的,这一结果表明,养老机构入住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失能老人。
这就需要国家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的主要入住对象是高龄失能老人,能够自理的低龄老人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政府应该建立分类扶持政策,精准地进行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合理使用养老财政资金。
一些本应该增加养老机构入住率的设施和服务,反而降低了入住率,这反映了养老机构的人员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还比较低,影响了入住率。
从此次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对于养老,无论行业、市场、政府、还是专家学术界,尚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虽然该报告引用了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但因为专业的缺失、经验的匮乏、数据的有限与不准确,导致研究结论的低价值(如:提高医护配比、专业照护可提高入住率)和逻辑性错误(如:增加生活照料服务会降低非自理客群入住率),虽然如此,我们仍要看到客观、专业、基于数据研究对于养老行业的积极意义,这也是当下及未来行业的最大痛点与机会。
最后,作为养老从业者,针对此研究课题,提一些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不要研究静态的入住率,而要研究动态的入住速度,同时考虑流失率;
✔多维度分析影响客户的入住因素,至少包括:价格、区位、硬件、服务、环境、医疗、品牌等与客户强相关的因素;
✔半自理和非自理,在逻辑关系上存在明显问题,建议改为失能、失智或半自理、不自理;
✔多实地走访一些养老机构,并与机构运营人员深入交流,而非以参考文献为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