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委发布数据称,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两亿,约占总人口的14%。但现有的养老服务、护理康复机构数量、养老保障等还远不能满足需求。近日,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8476人参与),来自31个省(区、市)的受访者,有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
52.4%的人期待缩小城乡养老差距
“养儿方知父母恩。”湖北武汉某国企员工李苑,很想让父母和公婆舒服地安度晚年。现实情况却是,她和爱人工作忙,双方父母只能轮流帮忙照看孩子。今年春节期间,刚7个月大的孩子咳嗽老不好,李苑的母亲因为照顾孩子劳累,加上血脂高,心脏病复发住院了。李苑既要去医院陪护母亲,又要抽空回家看孩子,着实感觉分身乏术。
调查显示,年轻人的养老问题有: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54.1%);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3.4%);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52.7%);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39.7%);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36.4%)等。
不同类型单位的人对养老的预期有很大不同。“养老预期已经影响年轻人的职业选择,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说,一般企业的员工是社会养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则依然是单位养老,未来十年国家应该下决心下力气解决这种差异。
调查显示,52.4%的人期待缩小城乡养老待遇差距;43.3%的人希望破除退休养老双轨制。86.4%的人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康复方面的投入。
未来会以哪种养老模式为主?调查中,50.9%的人首选“居家养老”;27.7%的人选择“社区养老”(在社区建立日托机构或提供其他养老服务);21.4%的人选择住养老院或其他专业护理机构。
对养老金水平满意的只有28%
近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港澳台除外),对5000名城镇受访者进行随机电话访问,了解全国城镇居民对政府养老保障的评价。老年人对政府养老保障功效的评价更为积极。多达73%的老年受访者认为,政府养老保障能让民众安心养老,比例高出年轻人12个百分点。认为参保“值得”的老年人比例也超过年轻人7个百分点,达88%。
调查中,受访者对“养老金水平”满意的只有28%,“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人占27%,还有29%的人感觉“一般”。生活在大城市的受访者不满情绪凸显,比例高达34%。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申曙光认为,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水平,尚不能满足城镇老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具有“低缴费、低保障”的特征。今后的养老保障工作,要逐步提高缴费水平,同时还要根据情况增加财政补助,以提高待遇。
调查显示,不同收入者对养老保障评价的差异比较大,高收入者认为政府养老保障能让人安心的比例为80%,低收入者只有56%。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