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目前广东户籍老人已达1117万,约占总户籍人口的13%。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5年末,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1288万,约占广东总户籍人口的15%。
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老人面临着养老、疾病护理、心理疏导的问题。但目前广东养老护理行业发展并不规范,从业者多为外省农村妇女,没有经过培训,不具备相关护理知识、无证上岗,易产生纠纷。即使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持证上岗者的护理人员,比例也不到10%。
养老护理人才缺口1.6万,截至2010年,广东机构养老院中有7.4万老人,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7000人。最新数据显示,在全国1.8亿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广东占到1117万名。其中,广东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70万。预计到2015年底,广东高龄老人或超过200万,约占广东老年人口数的16%,增速超过全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5个点。截至2010年,广东机构养老院中有7.4万老人,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7000人,按老人和养老护理员3:1的要求,仅广东机构养老院,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就达1.6万多人。
同时,至2010年底,广东城乡空巢家庭已经超过51%,未来五年,广东家庭空巢化趋势将进一步凸显。而养老护理人才的不足,正在制约着数量庞大的广东老人养老。
“护理员这个职业其实对专业技能有要求,需要经过培训才可以上岗,而我国的长期现实是,护理人员大都是从保姆角色转过来的。”广州医学院教授、广东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吴兰笛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表示,广东护理行业从业者大部分来自江西、湖南,而香港的养老护理人员,则是由经过培训、工资待遇较高的专业人士担任。
吴兰笛认为,在人才、硬件方面,目前社区养老条件还不完善。“护理员这个职业,实际上是医务人员的同盟军。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有护理知识的人,加入这一行。广东的护理行业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吴兰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90%的老人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
广东海之珠培训学校是本地一家知名养老护理培训的学校,该校负责人董嘉礼告诉记者,即使在广州,养老护理持证上岗人员不到10%,专业人才少之又少。
对于养老方式,董嘉礼认为,全部老人进养老院不太现实,居家养老是广东整个养老的大方向。“随着老龄时代的来临,更多的老人需要在社区、家中进行养老。”董嘉礼认为。广州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广州将形成“9064”的养老格局:90%的老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可入住养老机构。
今年10月30日,广东省家庭服务企业工作座谈会在深圳召开。这次会议关注到广东在养老护理方面的不足,确定广东下一步将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细化社保补贴、税收减免、场地支持、公共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同时,提升整个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注重做好经理人、培训师的培训。
除了养儿防老,目前广东社会养老模式主要是政府举办的养老院,那里聚集了素质最好、技能等级最高的养老护理人才。
“在养老院的老人都很孤独,看到别人有子女来看望、送东西来,对比自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这时候,他们的脾气会不好。”广州从化人张华英目前是广州市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20岁从从化卫生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养老机构。“我现在36岁了,在这一行干了16年。”穿着粉红护理服的张华英笑着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她已经取得了人社部颁发的高级护理员证,成为养老护理行业的能手。她说自己当初选择这个行业,完全是因为觉得老人们太可怜了。
“第一次进入老人院,看到很多孤寡老人,没有子女,孤零零的呆在养老院,没有人去看他们,不少老人由于病痛等原因,只能终日躺在床上。老人们都要在这个地方住到死,我觉得很可怜。从学校毕业后,我决定照顾他们。”
“养老护理员是个技术活,涉及到老人的身体护理、心理关怀等方方面面,十分专业。”张华英说,护理员一定要给老人安心的感觉。“譬如老人生病的话,护理员要协助老人吃药,观察老人吃药后的情况。或者在推着老人的轮椅车出行时,进电梯、出电梯都要倒着走,上斜坡、路面有石子时候,要提前告诉老人,这样老人才不会紧张和不适应。”
为了让老人不至于太脱离社会,养老院也想出种种办法。养老院里的很多路,是按照广州市的道路名称命名,譬如北京路、上下九等。还会设立假的公交车站,让老人有在社会上的感觉。这些硬件设施加上护理员的专业照顾,张华英所在的养老机构,老人的寿命一般有80多岁。
张华英说,现在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我拿到了高级护理员证书,工资有6000多元,其实我们待遇不错的。”
“只要用心做,男人也能干好护理员这行。”马上过46岁生日的何海元是广东养老护理行业中不多的男性高级护理员,他在深圳罗湖的一家养老福利院工作。目前深圳像何海元这样,有高级护理员证的人,不超过50个人。何海元坦言,自己从建筑业转行进入养老护理这行,纯粹机缘巧合。
“我是湖北黄冈人,2001年,我和老婆一起到深圳罗湖这边,做起了养老护理员。”留着精干短发、身材高大的何海元,慢条斯理地向羊城晚报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34岁那年转行时,一开始心理上的确不适应。第一次到福利院,看到流着口水的老人,心里有些发虚。有人问:你个大男人,怎么跟女人一起做这个工作。都不好意思跟自己父母说是做这个工作的。”何海元笑着回忆,但从老人的角度考虑,年纪大了,不能自理,的确需要人照顾。“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做,这一干就是11年。”
何海元说,做一个优秀的护理员,一定要懂得老人们的心理。“老人们还是愿意在家里养老,而不少家庭或者由于人手不够、或者由于老人临终病重,还是要把老人送到福利院来。老人到了福利院后,都需要人帮助。待一段时间后,他们会把我们当做比自己儿女还亲的人。”何海元说,每次看到老人们被护理得很安心、很舒服,这个时候,他就十分有成就感。
“很多老人都是病重、年纪大了,才被家人送过来,无论护理得再好,这些老人很快走到生命终点。一般老人们在福利院活3-5年。女的比男的长寿。最多的一年,我给过12个老人送终。临终关怀的时候,会让家人到门外走廊上,而我们要给老人做最后一次身体清洁,抚摸下老人,让他们平静地走好。”
何海元说,这个职业的前景十分光明,他准备一直干下去。“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来临,肯定需要越来越多的养老护理员,再加上政府重视,这也让中国养老护理职业有希望。”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