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社会化养老出三条新路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随着连云港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逼近70万大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增加到13.66%,养老已成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然而公立养老院日渐不堪重负的现实让传统的养老模式显得越发力不从心。记者从市老龄办了解到,经过十几年来的摸索,连云港市如今已走出了包括城镇居家养老、农村集中居家养老和网络虚拟化养老三条社会化养老的新路,通过实践证实在连云港市具备可行性。不久前,全市在社会化养老方面的尝试更引起了国家老龄办的重视,为此专门到连云港市进行了考察。

  2005年,金建芳在新浦区玉龙社区办起了一家老年公寓,成为这条街上的一道风景。金建芳的这家老年公寓其实是一家民营养老院,它里面划分了很多房间,有单人间也有双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浴室和餐室,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有一些老年人休闲娱乐设施和康复器材,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水暖,居住于此的老人们衣食无忧,引得不少市民观望。一时间,金建芳的这家老年公寓成了连云港市民营社会化养老的一块试验田。

  试验田显然试验成功了,7年后的2012年,金建芳的老年公寓所在的街道已发展成连云港市首家居家养老一条街,金建芳的左邻右舍不仅利用民宅相继开办了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包括旅馆、浴池、超市、诊所、理发店在内的附属机构也陆续在这条街上落户,居家养老一条街实际上成了居家养老一条龙服务,就近可为公寓内的老人提供一整套服务。

  这些划用民宅开办的老年公寓最大的优点就是克服了传统养老院那种心理上“大而空”的弊端,让老人更有家的感觉,每间宿舍一般安排两位老人入住,既避免了多人合宿的嘈杂烦乱,又可以给老人相对私密的空间。为防止老人们弄混宿舍,门牌上还写有老人的姓名,每周各色蔬菜肉食面食变换花样,还有工作人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和公立养老院相比,这样的社会化老年公寓费用低廉,把老人按照自理、介助、介护进行分级管理,平均每人每月几百元即可入住,这既为低收入老人提供了一个托养空间,又能缓解公立养老院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一位长期从事老龄工作的人士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居家养老院已经出现了志愿者的身影。金建芳的老年公寓就长期活跃着数十位志愿者,这些人都是玉龙社区及周边社区的居民,每周他们都会到金建芳的老年公寓为老人包饺子、蒸包子、煮馄饨,如此一来,就更为居家养老院的生存添了一把力。

  数字最能说话,新浦区新南街道玉龙社区居家养老一条街上目前已有9家家办托老所,没要政府一分钱,却承担了社会责任,按照小型、就近、适用的要求,床位数一般在20-50张,并采取有偿、低偿服务,照顾了150余位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还建立了老年应急呼叫救助数字网络系统、“一拨通”服务平台,只要老人有需要,管理人员随叫随到。

  在赣榆县的大盘村、西林子村、秦家沙村等村子,村里的年轻人从不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因为一旦村民年老,都会住进村里的老人村,住上花园式房屋,颐养天年。以大盘村为例,他们以老年公寓为核心,以服务中心专业化服务为依托,以集体资产及基金运作为依靠,形成了独特的集中居家养老模式。村集体出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建设老年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免费供老年人集中居住,同时成立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护理、医疗、心理咨询、休闲、娱乐、公共卫生等服务。

  据大盘村村党总支书记祁昌岱介绍,不管是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还是“三无、五保”政府供养的老人,只要是本村村民,超过60周岁,持相关证件可向村集体提出申请,经村委会严格评审,符合条件者,其儿女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授权委托书,交纳1.2万元押金即可办理入住手续,可享受多重养老服务。当老年人因故、病逝等原因退出时,押金予以全部退还。

  “目前我们老人村里已经住了82户148位老人,超过90岁的大有人在,老人村都是免费供水供电,10个居家养老护理员负责为老人们提供各种服务,一旦老人突发疾病,我们将在第一时间通知家属。除了花园式住宅外,我们还建设了休闲广场、小型超市、娱乐活动中心等。”祁昌岱说。

  在大盘村、西林子村、秦家沙村的老人村里,老人的个人信息和建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其子女亲属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都被记录在案,并为老人配备了“一键通”呼叫器,以应对危急时刻。此外和城里人一样,赣榆县探索的这种老人村养老模式也同样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

  至于老人村的运作资金,祁昌岱说,一般是村两委将交纳的押金组成基金,并成立老年公寓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养老基金,共同商议投资、使用等重大事项,保障基金不断增值,用基金收益维持整个老人村的正常运转。

  “按照目前大盘村老人村的规模,基金的规模大概有100万元,每年基金收益加上集体补贴,可以维持老人村的正常运转。”祁昌岱说。

  连云港市老人村的养老模式于1996年前后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则从2005年前后开始摸索,而依托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的网络虚拟化养老则是连云港市今年开始另辟的一条蹊径。不久前,在市老龄委和新浦区民政局的大力推广下,连云港市为民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全市率先打造了一座居家养老信息网络平台,被老人们称为“虚拟”养老院。所谓“虚拟”养老院,就是与传统养老院的实体性有所区别,“虚拟”养老院的所有功能均在一个看不见的信息网络平台上完成,而老人只需要手持一部经过该平台注册的老人手机并保持手机时刻处于开机状态,即可不间断享受到该“虚拟”养老院目前推出的18大类200多项为老服务。

  其实,“虚拟”养老院是一个调度中心,搭建了老人需求和各类生活服务机构沟通的平台。目前,已有100余家各类生活服务机构进入“虚拟”养老院,包括家政便民、娱乐学习、医疗保健、应急救助、物业维修、生活配送、走失位置查询、节日问候、健康问候、家属问候、生日关怀、交费提醒、丧葬后事服务、老人婚恋交友、法律援助、送温暖、志愿者服务等服务,老人们都可以通过一键呼叫实现,从而实现了以往任何实体养老机构都无法做到的养老服务资源及时共享。

  而申请入住“虚拟”养老院的手续非常简单,只要到电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填写《“虚拟”养老院入住登记表》,并留下老人及其子女或近亲属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就可获得一部已在“虚拟”养老信息网络平台注册的老人手机,从而享受为老服务。

  据了解,目前市区已有2700余名老人入住“虚拟”养老院,该新型养老模式试水成功后将在连云港市大力推广,预计5年内实现网络全市覆盖。
(来源:苍梧晚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