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家庭医生制助推居家养老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1-19

  今年苏州市所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到2015年,逐步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家庭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家庭医生与居民有比较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居民看病首选在社区的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组建全科团队可同时或单独进行上门服务,家庭医生制度的设立,能够让更多的居民就近、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这种便利能够增加社区医疗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居民不管大病小病喜欢挤大医院的习惯,社区医疗机构也能够靠这种错位服务找到自身的突围。事实上,社区医疗与社区居民能够这样建立一种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它的意义除了就医疗谈医疗,它对居家养老的意义也非常之大。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苏州来说也不例外,预计到2020年,每四个苏州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养老需求与实际养老服务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养老的模式主要两种,一种是专门的养老机构,一种就是居家养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们养老机构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仅为20.8张。从今年11月1日起,新建具有介助、介护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可一次性获得10000元/床和每月50、120和200元不等的运营补贴。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来助力养老机构的发展,这是一种路径,但是最适合大面积使用的,也是最能被中国人感情上接受的,住着也最让人觉得舒服的养老方式应该还是居家养老。

  从家庭养老到居家养老,看似回头走老路,事实上,养老场所虽然没变,但居家养老中增加了更多社会化的成分。养老应该从家庭为主转变为社会为主,这种转变其实主要指的是养老的服务。居家养老社会化,这是我们应对老龄化一条切实可行的方向,那如何来实现居家养老的社会化,很显然,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除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志愿者服务,这些养老服务本身也可以成就一种职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制度可以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签约服务,而且可以上门服务,这对居家养老来说就是一大利好,比起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更被老年人所看重。

  家庭医生制让居家养老更可行,未来,政府应该力所能及地推动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配比,让社区医疗在居家养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政府还应该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的硬件建设,在激励更多的民办资本参与到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同等程度地创设种种便利和奖励引导或激励更多的社会化的养老服务能够在社区中遍地开花,并帮助这些服务的提供者不断提升服务的规范和品质。
(来源:苏州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