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研究交流顾问田中修,在上海交通大学发表演讲。田中修强调,中日共同面临的老龄化社会危机,制定老龄化政策时需对未来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情况作保守估计:如果未来经济增长率放缓,人口老龄化到来,实行高福利的养老保险政策就难以为继,还会招致国民的不满。
因此,制定老龄化政策时要做定期的财政检查,确认给付费用与财政收入保持收支平衡。还对养老保险长期利率作保守估计,利息市场化改革需关注金融市场的动向,制定现实的利息水平。
此外,制定老龄化政策时还需关注以下三点: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将不属于医疗保险服务对象的项目划分给护理保险,但要注意护理保险的界限;老龄化问题研究与政策制定需要统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快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基于日本的经验,我希望中国能够在制定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政策时注意以下4点。
(1)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级阶段,必须尽可能正确地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动态。
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全体国民加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目标。1973年,田中内阁将该年度作为“福祉元年”,创立了老人免费医疗制度(70岁以上高龄老人无自我承担部分),提高健康保险被扶养人的赔付率,导入高额医疗费制度,并大幅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准,实施物价浮动和工资浮动制度,大幅扩充了当时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当时日本经济还在持续高速增长。当时人们乐观地认为,即使社会保障略微优厚些,只要青年人口增长且收入大幅增加,那么财政来源便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历史表明,当时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增长率和人口动态的预测完全错误。在福祉元年的众多政策出台后,日本立即结束了高速增长期,少子老龄化时代开启。因此,进入80年代,养老保险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很快便成为了问题。
一旦将已经削减的自我负担比率和保险费提高,或者将给付水准降低,都会招致国民的不满。因此,在制度设计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养老保险,需要定期进行财政检查,确认将来的给付费用和财政来源(保险费和国库负担)是否能够保持平衡。
同时,在进行财政检查时,需对长期利率进行保守估计。如果今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出现减缓,那么只要中国国内不发生泡沫,世界整体范围内不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现象,我们就无法期待长期高利息的出现。也就是说,养老金基金的合理运用是有限度的。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利息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充分关注世界金融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向,设定现实的利息水平。
(2)老龄化社会里,首先是养老金保险能否持续的问题,接着便是医疗保险可持续的问题。
如果能够定期进行财政检查,根据经济状况来调整给付水平的同时,适度调整保险费,确保国库负担的财政来源,那么养老金财政则能够长期稳定。小泉内阁于2004年进行的养老保险改革便是以此为目标。
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医疗费的增加,医疗保险能否持续便也成为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保险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存在的,不属于医疗保险服务对象的项目应该划分给护理保险。
90年代,长期卧床不起的日本老人占据了医院的病床,导致床位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政府讨论设立护理保险,2000年推出该保险制度。目前,医院的床位周转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另外,关于医疗技术和药品的创新在多大程度上纳入公共保险的范围,应该尽早形成全体社会的共识。比如,胃造瘘(人工水分营养补给法)曾在欧洲十分流行,目前却被认为是对患者的虐待。不要将全部的项目都纳入公共保险的范围,而是在与民间保险进行组合的同时,全社会应该尽早讨论“尊严生”和“尊严死”是什么。
老龄人群通常患有多种疾病。按照过去大型医院纵向分类的治疗,治疗手段之间相互的副作用无法判断。在老龄化社会,应该在各地区培养担任第1次治疗的综合家庭医生,大学的医学教育体系也应有所调整。
北海道的夕张市2007年出现财政破产,当时公立医院的经营也破产了。地区医疗服务因此而停止。然而,老龄人口中由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增加,反而是减少了。这是由于居民感受到了可能无法去医院看病的危机,自主展开了增进健康的运动。据当时指导运动的医生表示,如果能够彻底实施肺炎疫苗的注射、饮食卫生的管理和适度的运动,那么死亡人数会大大减少。
(3)关于护理保险,需要在推出该制度时慎重确立护理保险的界限。
日本在最初推出护理保险制度时,保险对象较少,且市町村的地方政府对于需要护理的程度规定方面的设定较为宽松。因此,各地区的认定基准各不相同,一旦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重后,就会立刻出现护理保险是否能够持续的问题。
(4)应对老龄化社会,需要统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老龄人口的无障碍设施、护理辅助器械的开发、老龄人口、青年人和儿童可以共同生活的城市设计是工学学科的范畴,而老龄人口的治疗方法开发是医学、药学和理学学科的范畴,涉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学科的范畴。最后,以何种形式迎来死亡,则是哲学和宗教学的范畴。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纵向分类的大学学科体系无法应对老龄化社会。因此,东京大学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跨越学科范畴设立了“老龄化社会综合研究机构”并与产业部门官员合作来研究对应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开始在一部分地方城市进行试点。
因此,老龄化社会会带来固有制度体系结构的大型改革。日本在这方面也尚未做到充分应对。在未来,面临着共同问题的日本和中国将在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