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中日合作应对老龄化
作者:   来源: 《环球》  2018-11-19

  2018年是中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关键一年,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相继提出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其中26个省份明确提出向外资开放。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之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承办的“中日养老服务业合作论坛”10月底在北京举办。
  人口老龄化是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是双方的共识。通过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经验共享,以及相互学习借鉴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特长,将积极促进两国养老服务产业紧密协作,产生诸多积极成果,也将为新时期中日两国友好交往与经贸交流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首先,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具有巨大内在需求,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2050年前后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人。
  中国可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养老服务市场,预计2030年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2050年老年人口消费潜力将达106万亿元。中国潜力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将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养老服务产业和资本产生强大吸引力。
  其次,中国养老服务产业正加速对内对外开放。
  国务院分别于2013年、201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国养老产业全面开放。另外,发改委、民政部和卫健委等部门也出台了多项配套实施办法,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截至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有2.9万余家,社区养老设施12.7万个,养老床位73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张,养老设施基本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50%左右的农村社区。此外,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已达1.57万家,3000余家公办机构实行“公办民营”,社会和市场力量广泛积极参与,已成为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主体。同时,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以及保险机构也已积极布局养老市场。
  2018年是中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关键一年,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相继提出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其中26个省份明确提出向外资开放。由此,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对内外资开放,为中日两国养老服务产业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创造了绝佳的外部条件。
  此外,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十分发达,具有较强的合作比较优势。
  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很高,养老服务产业积累了长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日本早在1970年就迈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人口划分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就是“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超过20%则为“超老龄社会”),1994年步入“老龄社会”。
  日本官方统计表明,截至2017年9月末,日本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3515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7.7%,已经属于“超老龄社会”。在长期服务老龄社会的实践中,日本持续完善国民年金(养老金)、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看护型养老院、住宅型养老院、健康型养老院,针对日本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完善以政府出资支持的护理保险制度,专门支持家庭护理服务的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以及多种居家养老福利的相关政策。
  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在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健身娱乐等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产业体系较为完备。这些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养老服务产业经验优势、人员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等,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而言是急需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