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养老的脑洞越来越大了
作者:   来源: 大连新闻网  2018-11-21

  退休后的生活,只要肯于经营,可以五颜六色。美国的李·沃奇斯泰特80岁时卖掉房子上豪华邮轮,至今已随船周游世界9年,去过100个国家。船上的乘客都认识她,称她为李妈妈,如同自家老祖母一样亲切。谈到长住邮轮感受,老人家自言过着童话般的梦幻生活。
  当然,李妈妈的养老方式极具个性色彩,单是邮轮上平均每天450美元的费用,就将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因此没有普适性。但,寻找并实践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养老方式,这些创意了不起,可以助人开阔脑洞。
  传统上,最常见的养老无非是居家和养老院两种模式,无法满足想法日益多样的退休群落,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开始发明新办法,这些尝试值得点赞。
 
  换一座城市享受生活
 
  护士李·沃奇斯泰特和银行家丈夫都酷爱邮轮旅行,50年婚姻生涯中,他们总共进行了89趟邮轮之旅。20年前,丈夫去世前交代她“继续搭邮轮旅行”。丈夫走后,她一个辛苦人地维持大房子,光是清扫4个卧室就是一大工程。女儿建议她卖掉房子,成为一个职业五星级邮轮乘客。
  上了邮轮,她每天约花450美金(约人民币3000元),幸好家境殷实负担得起。一张船票,包含了饮食、清洁、船上娱乐和各式各样的活动。她如此形容船上日子:“我不需要打扫房间、不需要购物、不需要煮饭,我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事,我只要做我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李·沃奇斯泰特将自己晚年日子大体上过到这个境界。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曾播出过“旅居养老乐在途中”节目,记录展示的是辽宁抚顺的一群中老年朋友在扬州旅居养老的经历。
  旅居养老比旅游更加适合中老年朋友。旅游大多是走马观花,不太可能深入了解异乡风土人情,而且舟车劳顿,容易使人疲惫、辛苦。而旅居养老不用赶时间,可以在一个城市停下来,看风景,尝美食,停留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节目尾声时,大部分人都选择继续在扬州再住几天,还有一部分人甚至表达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依依不舍之情。
  来一段生活在别处的旅居养老,可以一改囿于一地的枯燥日子。在自己的城市、圈子里生活了几十年,身边都是老环境、老景象、老熟人。出去走走,给生活一点新意,尽情地亲近自然,品尝美食,开阔眼界,换个心情有助于延年益寿。
 
  合伙自建养老家园
 
  据报道,杭州一对拥有一栋三层别墅的夫妇在报上打广告,希望其他老人能分享他们的房子,因为孩子不常回家,他们感到孤独。
  经面试,共有11人被业主选中住进别墅。他们大多六七十岁,与业主签订协议,包括房租、责任、生活成本和一套行为准则,要求他们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互相帮助、谦让,不准扰乱邻居的休息或谈论他人是非等。
  大多数房间月租1200元,向阳房间月租1500元。每户租客每周帮助做一天家务,包括做早餐、烧水、买菜、帮厨、洗碗、倒垃圾等,这些老人每顿饭都聚在一张大桌子上吃。
  与上述招募式的“抱团养老”方式不同,一些老人原本就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等,由原先松散聚会自发过渡到“抱团养老”模式。
  天津就有一个“知青乐活大院”,位于蓟县郊外农村,那是一栋3层木楼,由已退休的老知青张承永租赁来建成的。
  大院里有艺术工作室、健康工作室、DV工作室、茶艺组、模特队、话疗室等各个小组。平时,大家还会一起去山东、海南等地候鸟游,玩得不亦乐乎。
  人间天堂杭州有一个浪漫的“云曼星·共同家园”,它的诞生,源于一群设计师养生、养老的梦想,拥抱自然、抱团生活的态度。之所以叫共同家园,设计师表示可以择邻而居,与亲密伙伴、志同道合之人生活在一起,目前已有三十多对夫妻约好住这里。
 
  “让我们同居吧”
 
  德国老人十分追捧一种养老新模式“同居”——搭伴养老。
  虽然德国的养老体制良好,60岁后就可进疗养院养老,但很多老人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了“同居”养老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同一栋屋子里,平时各做各饭,周末时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则共同参与,要么到附近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谁生了病,好友们也会主动照顾。
  一起“同居”的老人,一半之前就认识,彼此性格也合得来,他们共同制定“同居”规则,拟定各自义务,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
  在德国,除了老人与老人之间“同居”外,还有一些老人还喜欢与年轻人“同居”。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住,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如今,“让我们同居吧”已经成了德国老人最热衷的行为。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即使老人身体出现状况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护。所以这里老人的平均寿命变得越来越长,德国已成为目前欧洲最“老”的国家,大概与此很有关系。
 
  幼儿园里的天伦之乐
 
  美国西雅图有个机构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二者共处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养老院加幼儿园,组成“代际学习中心”,就是跨代交流学习中心。孩子们进入养老院后,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活泼的小天使,为他们枯燥、孤独的晚年生活带去了新的乐趣。
  在“代际学习中心”里,孩子们跟老人们一起吃饭、玩闹,一起做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做游戏……
  老爷爷老奶奶将无私的爱倾注到可爱的孩子们身上,组成一个快乐大家庭,其乐融融,看他们一起玩耍的画面,心里暖暖的。
  一年后,很多孩子父母发现,跟老人相处,小孩收获太大了,学会了在普通幼儿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有媒体报道,“代际学习中心”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他们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乐趣和欢笑;另一方面,孩童比之前更能接受残障老人了,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从老人那里收获了无条件付出的爱,还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在这里,世界仿佛回到了最纯真、最美好的样子。孩子们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老人们就像送别自己的孙子孙女似的,眼里满是慈爱,挥着手,依依不舍地告别。
  教育专家说:“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如果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将是社会的一大损失。而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伟大案例。”
  而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一起的模式,治愈了老人的孤独感。这种模式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全美已有大约500个养老院+幼儿园联办场所,而在国内,这种模式也逐渐被认可,不少机构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