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的刘大爷在超市买了一袋葡萄,结账时因误入电子支付通道,被告知“不收现金,仅支持电子付款”。由于刘大爷不会使用微信支付,没法结账,为此还发生了争执……(10月20日 《人民日报》)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打车、挂号、缴费、购物等日常生活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实现。网上服务便捷、高效,却让刘大爷这样的银发族一时难以适应。银发族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有权利分享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红利。有专家指出,未来社会既是信息化社会,也是老龄化社会,帮助银发族充分融入现代信息社会这是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老年人不会使用微信支付,不会滴滴打车,不会网上挂号和购物,这很正常,但绝不能因为不会就将银发族完全排除在网络服务之外,更不能责怪他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强求他们快速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更多包容与关爱,在消除信息障碍上多下功夫。
信息产品设计要多元化。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学习新东西比较慢,忘得又快,对于更新速度快的各类服务软件学起来吃力,用起来费劲。帮助老年人充分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就要主动适应他们这种生理状况与生活特点,充分考虑“银发族”的实际需求与能力,在设计网络应用、开发信息产品时,多些暖心定制,专门设计生产出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在社会上构建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各方面需求。
技术突破要化繁为简。能上网的老年人不多,能实现移动支付、网上挂号等操作的更不多。帮助老年人充分融入信息社会,就要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尽可能化繁为简,让老年人易学、能用。加强信息共享共用,实现后台一次绑定、前台四处搞定。还可以尝试引入刷脸、刷指纹技术,开发双向语音功能,便于老年人自己就能够操作使用。
技术只是载体,代替不了关爱与陪伴。帮助银发族融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关键还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真正为他们充分融入信息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