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11月21日电 据新华社报道,进入11月,甘肃省兰州市晚上的气温已经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在凛冽的寒风中,71岁的马万生在邻近一所高校的路边经营著一个不起眼的小吃摊点,售卖兰州特色小吃。
十余年如一日,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为晚归的人们送上一份別样的温暖。
去年9月起,他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用了多年的钱袋子“退休”了,他再也不用在寒冬中搓著双手给顾客找钱。原因是,他用上了移动支付。
马万生的孙子帮他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收款业务,顾客只需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很快就能完成支付操作。
一年多来,马万生轻鬆了不少,既不用准备大量零钱,也不用担心记账问题。马万生说:“95%以上的顾客都是用手机付钱,他们方便我更方便,再也没有出现过找钱的差错。”
和马万生一样,不用携带现金使“银发族”的生活更加便利。
近年来,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在中国日益普及,迅速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享受到这一发展成果的並不只有年轻一代或精英一族,老年群体也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便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今年联合发佈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在网民总体的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的互联网用户佔5.2%,比2016年增加了1.2%。60岁以上高龄群体佔比的提升,意味著互联网继续向高龄人群渗透。一些在人们印象中年轻人专属的便捷功能也渐渐融入中老年人生活当中,如看视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打车服务以及微信小程序等。
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建君认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走进了千家万户,不断推动著社会的进步。它改变的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生活,也同样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
专家认为,除了移动支付,越来越多“银发族”还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社交消遣,丰富晚年生活,这从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银发族”子女的赡养压力。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佈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佔总人口17.3%。
当前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现状,中国政府也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解决养老问题。
中国民政部今年6月制定了《“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明確提出,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智慧养老。